南方网 > 中山新闻 > 正文

视频|生产组装1台电饭锅要多久?中山这家企业最快17秒


一台家用电饭锅由数十上百个零件组成,那么,生产一台电饭锅要多久?位于中山市东凤镇的广东伊莱特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莱特电器”)是电饭锅等小家电生产制造领域的“隐形冠军”,年产电饭锅等小家电产品超过1000万台,其在总装环节,生产组装一台电饭锅,最快用时仅17秒。

这是伊莱特生产制造智能化的缩影,去年,伊莱特电器智能家电制造基地投入使用,经过智能化赋能的生产线实现大提速。

伊莱特电器喷涂车间。

效率提升攻坚战:生产线人员减半,生产效率翻倍

进入5月,伊莱特电器生产节奏逐渐加快。在伊莱特电器智能家电制造基地,货车进出厂区,生产原料和成品的叉车来回穿梭与仓库和生产车间内,集注塑、冲压、总装等生产全链条的生产大楼内,自动化生产设备不停运转,一个个成品从生产线上陆续下线。

伊莱特电器副总经理李成武表示,自去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以来,伊莱特电器智能家电制造基地就进入“高速”运转状态。“最高峰时一个月生产200万台电饭锅,各个生产车间的生产效率几乎都实现翻倍。”

伊莱特电器的生产效率大提升来源于其前期的智能化改造部署。2017年,伊莱特电器对外宣布在中山东凤建设智能家电制造基地,对家电生产制造全流程进行智能化改造。经过近2年建设,基地建成投入使用。

该基地是一个专为智能生产设计场所。李成武表示,为适应智能化生产线的特点,伊莱特电器在建设前专门要求专业设计公司,对基地内的智能生产大楼结构进行“定制”。“每一层楼的楼高都不一样,为的就是让空间服务生产,最大限度释放智能化生产线的潜能。”

伊莱特电器注塑车间。

生产大楼一楼是注塑车间,这是生产电饭锅等小家电产品塑胶零部件的场所。车间内整齐排放一台台自动注塑机,每台注塑机前都配备机器手,成品出口处设置了一条传送带。注塑机生产环节全程自动化,生产原料通过气泵进入机器,后续相关操作由机器手完成,成品从机器出来后,通过传送带,输送至一楼阁楼处的后续处理环节,由生产工人进行最后的产品剪切处理。

李成武表示,小家电注塑零部件多,因此注塑车间是小家电生产的核心部门之一。传统的家电注塑车间多以自动或半自动为主,从入料到成品处理,多需要人工操作,效率偏低。通过引入生产传输系统,伊莱特电器的注塑生产效率实现翻倍。

智能化改造的效果在伊莱特电器的冲压车间体现得更为明显。该车间位于生产大楼二楼,主要生产电饭锅、空气炸锅等产品内胆配件,多条冲压生产线布局于此。李成武表示,经过改造,冲压件生产的十多个环节全部整合到一条自动化生产线上,生产效率翻了近3倍,而生产线上的工人数量却减半。

工人在伊莱特电器注塑车间作业。

产品总装车间位于生产大楼三楼,在这里,生产工人将所有生产零部件进行“集成”。总装车间的生产环节包含30多个,工人们在生产线上各司其职,一个电饭锅从电路板到装配成型,最快用时仅17秒。

疫情期间,智能化改造效果进一步凸显。李成武表示,节后复工初期,生产订单较满,但所幸智能化生产线降低了对人工的依赖,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解了企业的订单生产之急。

伊莱特电器注塑车间。

为生产加上“天眼”

伊莱特电器成立于2002年,是东凤镇一家以ODM和OEM为主的电饭煲生产行业“隐形冠军”,年产值已突破10亿元大关。在伊莱特电器内部,包括董事长在内的核心创业团队是技术人员出身,对技术创新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敏感度。伊莱特研发团队此前研发的“能量土锅”IH电饭煲、“聚能炭鼎”IH电饭煲等健康高端饭煲,一度打破当时日韩在此领域的技术垄断。

在伊莱特电器智能家电制造基地,除了硬件实现了智能化,该公司还从软件入手,通过引入生产信息化系统,将生产全链条连通,从原材料库存到零配件生产再到成品组装,都可通过这个生产信息系统进行监测。

伊莱特电器注塑车间。

李成武表示,公司事业部和生产车间超过20个,过去生产信息往往只能在事后进行人为统计,数据滞后还不时出现“失真”。“以往车间安排生产靠人工经验,突然出现加急订单,就可能导致生产部门手忙脚乱,仓库备料错估和二次回料不能充分利用等问题。”他表示,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下,各个生产环节信息没有连通,管理者很难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等到事后发现,损失已经产生。

除了公司内部,生产厂商和原材料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割裂也导致不少问题。“上游企业对实际生产线不了解,双方全靠经验判断备货和送货,工厂总是提前备货,供应商总是提前送货,导致仓库紧张,产品积压,造成企业损失。“

生产信息化系统投入使用后效果明显,如今,李成武通过手机,就可以看到系统上的各类生产信息,订单情况、每条生产线实时排产和生产情况都可实时了解。

除了实时情况,系统还通过整合数据,形成生产日报、周报、月报,生产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在与供应商对接环节,进入系统的供应商也可实时了解厂家的生产情况和生产物料储备情况,可提前预测供货时间和数量。即使厂商临时加单,供货商也可系统及时分析需求情况,避免盲目送货。

“系统就像给企业生产加了一双‘天眼’。”李成武表示,系统投入使用后,生产调理更加清晰有序,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

李成武表示,生产智能化、信息化是企业升级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智能化、信息化带来的直接效果是产品质量精品化和成本控制精准化。

对于竞争激烈的家电行业来说,品质优势和成本优势将是在激烈竞争中的取胜之匙。

【南方日报记者】雷海泉/文、摄像

【实习生】周洛华/图、视频剪辑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