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正文

中山创新药企奔涌资本市场


5月7日,达石药业宣布完成了A轮融资,总额达人民币3000万元,并通告称资金将用于各阶段原创抗体新药的研发。这是继中山首个创新药企康方生物-B(9969.HK)在港交所“云敲钟”后,又一创新药企在资本市场上“冒头”。

近年来,以特殊药品、孤儿药、生物制品及肿瘤治疗为代表的首创新药(First-in-class)持续受到资本市场关注,因其能够有效降低研发风险和维护全球市场独占性,首创新药企业也备受资本青睐。

以康方生物为代表的中山新兴生物科技公司持续靶向研发多种创新抗体药物,并与大型制药公司开展多元化合作,有望跻身首创新药市场分一杯羹,并在资本市场上崭露头角。

登陆资本市场是企业进入行业核心竞争领域的标志之一,这些不断冲击资本市场的药企或将成为中山健康医药产业的骨干,带领中山健康医药产业蝶变。

上市首日暴涨48%

康方生物何以受资本青睐

4月24日9时30分,中山市盛景尚峰内响起一声敲锣声,这预示着中山首个创新药企——康方生物通过“云敲钟”于港交所挂牌上市。当日开盘后股价大幅上涨,截至当日上午9时40分,较发行价16.18港元上涨超48%,市值达到183亿港元。

5月21日7时许,康方生物公布称,其公司研发的PD-1/CTLA-4双特异抗体新药(研发代号:AK104)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开展临床试验,引起股价涨逾3%,当日收盘总市值达213.29亿港元。

据媒体报道,该股近日一直延续上涨格局,日K线图已经三连阳。因此,不少人称康方生物是继诺诚健华-B后,又一只明星生物医药股。那么这家成立仅8年的创新药公司何以受资本青睐?

去年12月底,康方生物在完成1.5亿美元D轮私募融资后,就开始向港交所提交招股申请,申请挂牌上市。但过程并不容易,今年2月,康方生物再度发力,申请挂牌,最终在香港主板IPO上市。

作为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康方生物一直致力于自主发现、开发及商业化肿瘤、免疫及其他治疗领域First-in-class(创新疗法)和Best-in-class(突破性疗法),新药的研发占比极高。

2018年及2019年前三季度,康方生物在研发上投入1.61亿元、2.06亿元,分别占成本总额的87.4%及85.1%,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源自药物临床试验的发展。这意味着康方生物的临床阶段及临床前阶段产品管线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影响上市公司的财务前景。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需要生物制剂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群体庞大。生物制剂在中国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市场的市场份额有望扩大,从2018年的18.5%增加至2030年的66.0%。

而康方生物目前拥有12种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其中进展较快的项目正是免疫治疗产品,如AK104(PD-1/CTLA-4双抗)、AK105(PD-1单抗)。

据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张忆东的研报分析,目前国际上尚无PD-(L)1/CTLA-4双抗获批,在研的产品有5款。AK104是首个进入I期及II期临床试验的药物,研发进度处于第一梯队,有望在同类免疫治疗产品中实现弯道超车。

此外,自2017年起,康方生物与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就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约定,双方将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正大天晴康方(上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开发多个抗体创新药物。

肿瘤免疫治疗PD-1抗体药物,“AK105”就是合作开发项目之一。张忆东认为,凭借中国生物制药强大的销售能力,共同对AK105进行商业化开发,AK105上市后有望后来居上。

资本无疑是逐利的,而康方生物获得资本青睐的筹码或许正是持续创新,不断推进首创新药的研发。

八年磨一剑

康方生物上市意味着什么

登陆资本市场是企业进入行业核心竞争领域的标志之一。那么康方生物上市到底意味着什么?

作为一家高成长性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凭借多轮融资的支持,康方生物仅用8年的时间就成长为拥有多个全球及国内首创抗体新药项目的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已有多个产品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达石药业、康晟生物等一批创新药企紧随其后投奔资本市场,以推动创新药品研发。这或许代表的是中山健康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良好势头。

过去,扎根中山的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大多把生产及销售环节安置在中山,“强生产销售,弱研发”特征明显。诸如把药品制剂生产基地落户中山的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在中山拥有大型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以药品零售为主的九州通医药集团。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中山实现健康医药产业总产值超过900亿元,覆盖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健康服务4个产业分支,聚集医药企业300余家。这300多家医药企业中,虽72%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但市域内多数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比例较小,自主创新机制尚未有效形成,扎根中山的生物医药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多以仿制居多。

然而,科技含量及附加值不高的医药产品往往易于深陷在同质化产品的红海中。市场竞争激烈,使得企业牟利空间有限,更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及带动效应。

对于药企而言,随着“4+7”药品带量采购在全国正式拉开序幕,集中采购药品的招标压价力度空前。为成为医保支付药品,获取生存空间,药企相继下调药价,同质化药品迎来一片“腥风血雨”的价格战。白热化的市场竞争让一批药企的报价失利,直接压倒一批销售同质化药品的药企。

相对而言,抗肿瘤药物、抗感染药物以及罕见病药物或是未来利好的方向。“随着审批速度加快,多个品种在等待审批或临床试验阶段中,保险支付范围的扩大将带来显著影响。预计未来创新药将会快速增长。而且创新药纳入医保之后放量完全可以抵得过价格下降,创新药在未来3—5年有很好的发展空间。”瑞银证券医疗行业分析师林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奔涌资本市场

中山创新药企应如何站稳

虽然创新药企的前景不可估量,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高收益与长周期的产业发展特征。

研发新药所带来的风险极高,更是难以预估。相关研究分析提出,一种药品的成功率通常只有5%至10%,药品从研发到成果转化要经历实验室研究、中试生产、临床试验(I、II、III期)、药证审批、规模化生产等较长的周期,通常需要花费8—10年,甚至10—12年。

创新药企投入到新药研发的巨额资金及花费的漫长研发周期,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供给。资金投入像一场不断接力的比赛,倘若这个接力棒传不下去,中小型创新药企发展将举步维艰。

近年来,不少中山创新药企为了实现接力,在资本市场上动作频频。受此次影响,不少人开始更多地关注生物健康领域的投资机会。

数据显示,中山的健康医药产业实现逆袭上扬,健康基地3月恢复产能单月实现产值10.62亿元,比增14%。但当前生物制药类企业,尤其是初创期、成长期等偏早期的企业,在吸引投融资领域仍面临着诸多困境。

2018年4月挂牌登陆新三板的腾飞基因,仅14个月就申请终止挂牌。据悉,腾飞基因总部位于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国家健康产业基地,专注于基因检测项目、医疗检测试剂和生物信息数据分析管理软件的研发。腾飞基因发布公告表示,为提高运营效率、节约运营成本,经慎重考虑申请终止挂牌腾飞基因。其2018年年报显示,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亏损。

“由于财务透明,企业包袱很重,新三板终止挂牌的现象太常见了。”益学投资金融学院院长张翠霞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在整个行业面临激烈竞争的背景下,任何一家公司都要对自己企业有明确的、前瞻性的远景规划和部署,更要对公司经营项目有一个预期。

虽资本市场压力很大,但奔涌资本市场的创新药企前赴后继,未曾停步。如今年3月,中山火炬开发区健康基地园区的企业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今年5月,聚焦于神经及肿瘤治疗领域,有望研发“孤儿药”抗体药物的达石药业完成了A轮融资,总额人民币3000万元。

面对多变的资本市场,中山创新药企应如何站稳?

进入资本市场后,对于企业的管理要更规范。张翠霞针对腾飞基因终止挂牌的一事上提出建议:“从相关上市公司的中长期的发展来讲,作为上市公司,一定要考虑产业链横向和纵向的布局问题,对主营业务也应该有多维度的推动,才可能保障公司的稳定发展及现金流的充裕,形成产业链的拓展,并且长远发展。”

此外,企业对核心竞争优势需更明确。显而易见的是,资本更青睐于创新研发能力及成果转化能力强的药企。而药企创新能力培育与所处的产业发展平台、创新人才集聚等要素分不开。

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包括健康医药产业在内,中山市现有创新平台级别不高,多为企业主导建立,以技术应用开发为导向。而大部分中小型药企的原始创新能力较弱,对高端人才吸引力较弱。

对此,康方生物副总裁、首席运营官张鹏曾表示,中山生物医药产业的机会,在于集聚更多的创新型企业。以江苏和上海生物医药发展方式为例,其发展就是依托一线城市的创新资源,引入大量的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新型企业非常多,规模不大,但科技含量高、成长迅速、潜力强。

同样的观点在广东中昊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四进处得到了认可。他表示,中山可以在承接成果转化、引入“小而活”的高成长性公司方面入手,把生物医药的产业集聚效果激发出来。

【南方日报记者】曾艳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