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中山新闻 > 正文

香山快评 | 重振“中山制造”虎威,如何借鉴“东莞案例”?


在刚刚结束的中山两会期间,市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着了重墨,字里行间,是中山希望重振制造业虎威的迫切。当前,中山市制造业正处在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的“门槛”上,产业转型升级压力不小。如何推进“二次创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十余年前,东莞的答题经验仍值得当下的中山思考借鉴。

近年来,中山市大力推动制造企业开展工业技改。

上世纪80年代,东莞接受香港传统制造业的转移,靠“三来一补”打下了工业发展的第一层基础。进入新世纪,东莞已经形成以代加工为主的外向型经济,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但是,到2008年,突然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让东莞制造一直顺风顺水的发家史戛然而止。外部订单骤减,内部生产成本日益增加,大量从事代工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低端制造企业开始纷纷倒闭或外迁。

为了摆脱“低端锁定”,东莞开始大力推动企业实施工业技改,利用新技术开展“机器换人”,智能化、自动化的机器大生产。不仅解决了打工者流失造成的劳动力短缺,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管理成本。推动工业生产升级的同时,东莞还积极探索产业转型,不惜重本打造高端创新平台,吸引高素质人才、高端创新资源落地,招引一批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入驻。作为国内具有示范意义的科技新城,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

当前,受外部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内部长期性、结构性问题因素影响,中山制造业转型发展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样的情形,与10余年前的东莞何其相似。可以说,中山制造已经站在了决定未来发展的重要路口上。

近年来,中山市积极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助力传统制造企业“机器换人”。

大道至简,回顾东莞制造转型之路,无非是走好了最重要的两步棋。一是利用工业生产新技术,推动传统制造业的产业链升级;二是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基础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型。

对于前者,中山市近年来可谓是苦心经营。为了助力中小制造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共性难题”,2016年起,中山市陆续打造了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智能产品公共服务平台等企业全生命周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带领传统制造业向社会“借脑”“借力”,发力转型升级。2018年,中山企业全生命周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联盟成立,进一步打通了市政府与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之间的沟通渠道,更好地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近期,中山市正在筹备“推动中山市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链协同创新实施方案”的出台,将通过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试点,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推动制造产业集群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对于后者,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基础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型,中山也正积极创造新的发力点。近期,中山科技创新园公布选址的消息,无疑给中山人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高端科技创新平台的落地,不仅会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一轮布局,高端创新资源也将为传统产业的升级注入新的动力。

世上没有无解的题,当下,中山需要的是学习的虚心和解题的决心。坚定扛起振兴制造业的大旗,中山一定能再登产业发展的高地。

【南方日报记者】何伟楠

【南方日报摄影】叶志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