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中山新闻 > 正文

深山飘来百果香,小果子托起致富梦 |走进肇庆


1

1

距离中山市233公里外的肇庆市广宁县蒙坑村,曾是一条落后村。2016年,该村被评为省定贫困村,村中贫困户贫困户81户195人,2016年4月至今,中山市派驻广宁县扶贫工作组,对口帮扶蒙坑村,改变了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

“六年了,我早就把他们当成自家兄弟了。”蒙坑村贫困户郑少华说。

9月末,秋雨婆娑,进村是数公里村路早已实现硬底化,沥青路面画了亮眼的黄线,安上引路指示牌,“乍一看,我们村路跟镇上的大公路是一模一样的。”村中贫困户、“中帮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少华自豪地说。4年来,村里通水通电了,稳定的电视信号、网络信号实现全覆盖了,38户蒙坑村贫困户从瓦砖危房搬入了水泥砌的新房,留守儿童上学背上了新书包……

自2016年起,中山市派驻广宁县扶贫工作组通过筹建贫困户自营、自管、自治的“中帮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水陆空”多业态,推动资产收益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等多措并举,让蒙坑村实现蝶变。

截至2019年12月31日,蒙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7014元,较2016年6461元增长163%。至2020年6月末,全村已经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由贫困户自营、自管、自治的百香果种植基地

走进郑少华运营的百香果种植基地,茂密的绿色果藤缠绕在棚架上,拳头大的百香果被淋得湿漉漉的,垂挂在郑少华头上。“今年天气极端,许多地方都结不出果子。我的果子还是长出来了不少。”郑少华说,不久后,百香果绿果色将慢慢变深,基地将收获第一批成熟的果实。

这批果子是蒙坑村村民一年辛勤努力的成果。与郑少华一样,在合作社务工的村民、贫困户都期盼着今年来一场大丰收。“虽然百香果还没熟。但中秋节快到了,我刚把一批成鸡送去了屠宰场,收来了13万的收入,纯利润有2万多。”郑少华抹开办公桌上的计算器,核算出卖鸡款。

原来,“中帮种养专业合作社”除了设有百香果种植基地,开展百香果种植外,还同时发展鸡、鸭、蜜蜂等林下经济,实施多元化、立体式种养模式。在明年1月,百香果挂果成熟前,合作社依靠鸡鸭禽养殖、售卖冬蜜仍然能保持持续性的收入。

自2018年3月起,联合帮扶组为蒙坑村启动筹建“中帮种养专业合作社”百香果种植基地,合计投资55万元建设总规模28亩的百香果种植基地。该合作社吸纳蒙坑村在村有劳动力且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建立“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扶贫模式,探索贫困户自营、自治、自管的纯贫困户合作社机制,实行“务工收入+利润分红”薪酬管理制度。

早在2012年,郑少华曾是村内的养鸡专业户,每年产销1万只鸡。不料,一场禽流感让养鸡场遭遇灭顶之灾,卷走了他所有的积蓄,还让他欠下了20多万的鸡苗、饲料贷款。“老婆离开我,我带着3个孩子,只能借钱过日子。”郑少华回忆。

“现在我已经不是贫困户了。”郑少华乐呵呵地说,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3个孩子上学,每年可获得3500元的教育补贴,解决了郑少华的后顾之忧。“作为合作社负责人,我一年除了有固定工资收入,还有一笔分红,家庭每年人均收入超过一万五。”

2016年,中山扶贫工作组进入蒙坑村,给郑少华带来了希望,但一切并非那么顺利。“最早的时候,这里是一片烂地。”郑少华说。28亩基地上,最早种植了大批沙糖桔,由于种植技术及经验不足,沙糖桔产业发展效益差,果子寡而无味,无法销售,大部分烂在地里。

在整合基地28亩土地时,扶贫干部入户走访100多户村民,但大部分村民仍希望安于现状。“扶贫要先扶志,最难的要走入村民的内心,获取村民的信任,让他们从根本上改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穷根’。” 曾驻蒙坑村扶贫3年的中山市金融局四级调研员麦垣乐感慨道。

为了推进项目,郑少华也主动参与土地整合,帮助工作组跟村民沟通。“我经常跟村民说,外面的人看不起我们,要是我们再不努力,没有人能帮我们了!”在基地土地流转的表决中,所有农户都举手表决通过。

“从筹备到建成,再到现在的运营,郑少华都跟着我们一起干。在项目筹备之处,有整整一年的时间,他都没有从合作社拿到一分钱,只是为了默默地把事情干好。” 中山市驻蒙坑村扶贫工作队队员朱学权,“也是他改变了很多村民固有的看法。”

在众人努力下,2018年,百香果种到了地里,年内就产生了第一笔收益。随着多元化、立体式种养模式的成功,中帮合作社第一年为合作社贫困户社员平均增加约1.3万元的家庭收入,第二年平均增加1.68万元家庭收入,增幅达29%。“

在建立稳定的产业增收项目的基础上,通过发放鸡苗、饲料等方式,开展养鸡技术培训班。贫困户可选择自行饲养、自行销售或通过“中帮种养专业合作社”集中回收代销,发展村内养殖业。2017-2019,中山市扶贫工作队为蒙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合计发放3520只鸡苗和饲料一批,三年来共投入14.22万元。在三年来,平均每年鸡禽养殖业为每户贫困户带来4000元的增收,实现“短平快”项目收益,解决村民生活困难。

现今,中帮合作社与广州市白云区松洲合森果品商行、中山市西区果蔬批发市场永红水果店签订购销合同,进驻“家里中山”电商平台,开设“蒙坑小店”。合作社种植的百香果实现线下批发零售和线上电商销售,并且在中山和广宁等多城市进行销售,每年利润10%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20%留存合作社发展资金、70%作为合作社社员利润分红,建立扶贫产业项目发展长效机制。

“从一片荒地到一个百香果基地,我们的扶贫干部是扎扎实实带着我们一起干的。他们有知识有文化,从大城市过来,但他们愿意卷裤腿,跟我们一起踩泥地,种树苗。我早就把他们当成自家兄弟了。”郑少华说。

在蒙坑村村委办公室,一片白墙贴挂了一幅“蒙坑村精准扶贫相对贫困户挂钩责任帮扶一览表”,满墙密密麻麻的表格,清晰标记着村内每一户贫困户的帮扶措施、帮扶单位及主要责任人。

“为了打通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我们责任到人。”朱学权解释道,“精准扶贫必须要一户多策,针对性地扶。从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资产收益扶贫到文化旅游民生扶贫,我们力求多措并举。”

而“一人打工,全家脱贫”是贫困户脱贫最有效的方式和渠道,结合蒙坑村实际情况,鼓励、引导有劳动力贫困户外出务工。而针对留在村内,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扶贫工作组积极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劳动技能培训、种养技术培训,通过招聘会拓宽就业渠道。

在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当地制定出台《古水镇蒙坑村脱贫攻坚扶贫项目奖补实施办法》,安排中山市财政扶贫资金6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有劳动力贫困户转移就业、自主创业和种养项目实施奖补,推动当地贫困户走上“就业脱贫”的道路。2017至2019年,累计有贫困户193人次成功申请蒙坑村扶贫项目“以奖代补”获得奖补金额共457891元。通过奖补,实现就业务工的贫困户,每户平均年收入超2.7万元。真正走向精准就业脱贫。

发挥金融优势,中山扶贫工作组面向贫困户,推出扶贫小额贷款。鼓励、支持、协助9户贫困户成功申请27.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开展自主创业、家禽运输、生猪养殖、水产养殖、家禽养殖等。以郑少华为代表的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贷款,提振了发展生产经营的动力及信心,拥有了保障,中帮合作社百香果基地被评委“肇庆市金融扶贫示范基地”。

“扶贫必扶智”,为防止贫困的代际传递,中山扶贫工作组设立20万元蒙坑村教育扶贫救助基金,专项用于蒙坑村贫困户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所有阶段的困难补助。2017年-2019年三年来,项目累计资助43人次,金额合计8.08万元。

“学校翻新了,孩子背上了新书包,村口的菜市场也快修好了。”郑少华坚信,生活会变得越来越好的。

【采写】 曾艳春 伍杰

【摄影】叶志文

【策划】龚晶 曾毅峰

【统筹】罗丽娟

【出品】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  南方日报中山新闻部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