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清远新闻 > 正文

从“生命水”到“幸福水”,探寻黄河边岸农村的人饮水密码


行走黄河系列二,海东市人饮水巩固提升工程

编者按:

2019年9月18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治黄新视野就此开辟,千古黄河翻开崭新历史画卷,中国开启大江大河的“大治时代”。

作为黄河源头区及干流区,一年来,青海省坚决扛起“源头责任”和“干流担当”,实实在在推动黄河保护与发展。为此,南方日报记者启动行走黄河源专题行动。行走黄河看变化,寻找幸福故事,凝聚护河力量。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古城乡木场村,村民孙花花拧开自家院子里的水龙头,一股清澈的水流喷涌而出,很快浸满了盆子里的蔬菜。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古城乡木场村,村民孙花花拧开自家院子里的水龙头,一股清澈的水流喷涌而出,很快浸满了盆子里的蔬菜。

“今年村里的自来水供应充足,完全够用!”9月21日,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古城乡木场村,村民孙花花拧开自家院子里的水龙头,一股清澈的水流喷涌而出,很快浸满了盆子里的蔬菜。

若是一个月前,孙花花洗菜只能在家中卫生间里接水,这也是过去20余年里,他们家仅有的一个水龙头。今年以来,平安区着眼民生根基,实施了两项人饮巩固提升改造工程,木场村正是其中一项工程的所在地。一座50立方米蓄水池在村中建设起来,总长度达7460米的水管连接到家家户户,项目区144户525人的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之前木场村的供水管线存在年久失修问题,对此我们制定了相应举措。”海东市平安区水务局副局长王林说,本次工程所有管道均铺设在地下,以避免冬季管道结冰的问题,“全年都能用上自来水,极大方便了村民生活!”

建成于去年6月的三合水质净化厂,是近年来平安区实施的又一人饮巩固提升工程项目。

建成于去年6月的三合水质净化厂,是近年来平安区实施的又一人饮巩固提升工程项目。

约13公里外,平安区三合镇9个行政村、近万名村民同样喝上了“幸福水”,这要从去年6月三合水质净化厂的建成说起。该净化厂是近年平安区实施的又一人饮巩固提升工程项目,由平安区法台水库管理所负责供水运行管理。

祁存伟透露,三合水质净化厂无论是在净水标准还是出水能力上,都比传统的水质净化设施更胜一筹。

祁存伟透露,三合水质净化厂无论是在净水标准还是出水能力上,都比传统的水质净化设施更胜一筹。

“该项目引进了目前市面上较为先进的重力式一体化净水设备。”平安区法台水库管理所所长祁存伟透露,三合水质净化厂无论是在净水标准还是出水能力上,都比传统的水质净化设施更胜一筹。

“补齐人饮短板是当前海东市的努力方向。”海东市水务局水利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董永红说,由于海东人饮工程点多面广,水毁易发,部分地区农村人饮安全依然存在周期性的短板和弱项。对此,该市正积极制定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贫困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合水质净化厂的建成,使平安区三合镇9个行政村、近万名村民喝上了“幸福水”。

三合水质净化厂的建成,使平安区三合镇9个行政村、近万名村民喝上了“幸福水”。

海东市并非孤例。随着“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提出,“幸福水”的故事也在青海不断上演,而这背后,是“水利工程补短板”工作扎实推进。一年来,青海紧紧围绕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防洪保安全、供水促发展、先进水文化目标开展系列工作,全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来自青海省水利厅的一组数据显示,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2019年,青海共落实项目总投资8.42亿元,巩固提升103.1万人的饮水安全水平,2.1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部“清零”,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分别达到80%、70%、92%和70.5%以上。

【采写】黄玉熹 苏晨

【摄影】曾亮超 梁素雅

【统筹】张锦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