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清远新闻 > 正文

疫情下社区生鲜店加速布局,“云”买菜渐成新选择


1

“玉米10元4根、白萝卜特价……”11月28日早上,清城区昌记新村西一巷一家社区生鲜连锁店门口,摆满了绿叶蔬菜、萝卜、玉米等,工作人员大声吆喝,吸引过路行人采购。

受疫情影响,为避免集聚,更多市民选择居家烹饪做饭,一日三餐的食材采购成了家庭的头等大事。记者走访了解到,目前清远市区农贸市场、社区生鲜专营店、超市生鲜区里,新鲜的蔬菜、水果、鸡、鸭、鱼肉等商品供应充足,市民有序采购。

疫情之下,线上线下商家齐发力,社区生鲜店加速布局,生鲜零售格局正在悄然改变。

1
“云”买菜渐成新选择

“拿出手机动动手指,然后等配送员把蔬菜、肉类送上门来,挺方便的。”下班前,肖女士通过手机APP下单,买了一斤本地猪肋排和两款蔬菜。到家没多久,配送员就把她买的菜送上了门。

受疫情影响,不少线下新鲜店商家也陆续提供配送上门服务。

受疫情影响,不少线下新鲜店商家也陆续提供配送上门服务。

疫情防控期间,市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少出门、不出门,催生了网上买菜新方式。“疫情前婆婆回了阳山,我们双职工家庭,有时候忙不过来,加上疫情也减少了去逛菜市场,所以选择了网上买菜。”肖女士笑着说,手机下单,等菜上门,正成为一些家庭的生活习惯。

记者随机打开一款线上买菜APP,除了可以浏览当日菜品还有当日特价专区,此外根据当前地址定位,可以选择附近大型超市配送。

疫情防控时期,催生了网上买菜的购物方式。

疫情防控时期,催生了网上买菜的购物方式。

与热衷线上买菜的年轻人不同,65岁的郭女士和她的同龄人更喜欢到实体市场或生鲜超市买菜。“线上买菜是方便,但新不新鲜还得靠看、摸才知道。而且我们这些老人家不懂网购,总感觉不放心。”家住人民二路的郭女士以前最喜欢逛菜市场,但受疫情影响,遇到不便出门时,她开始尝试在小区附近的生鲜门店买菜。“买了有一段时间了,总体感觉挺满意的,店里的菜式不少,也比较新鲜,而且每天都有特价菜。”

作为家庭厨房生活的掌控者,很多家庭主妇对菜市场、超市、肉店这些购物场景分外熟悉。但在疫情影响下,为了免去在疫情防控期间扎堆到大型超市、农贸市场购物的顾虑,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像郭女士这样选择就近买菜的市民并不在少数。

与大超市、农贸市场比,社区生鲜店离消费者更近,优势是更便捷和更新鲜。步行不超过5分钟,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消费需求,品类齐全的社区生鲜超市正逐渐成为不少清远居民的“心头宝”。

对此,清远市清新区嘉信超市有限公司(下简称“嘉信超市”)负责人朱国联认为,线上菜场受制于仓储、物流以及数据库管理等多项成本,没有价格优势,而且线上买菜,每一款蔬菜往往只有一个价格、一种选择,没法比较新鲜程度,不像实体店能精挑细选。因此,实体店仍是目前消费者买生鲜的主流渠道。

2
社区生鲜门店异军突起

莴笋1.99元/斤,白萝卜0.98元/斤,脐橙3.98元/斤、特价玉米5元/3根……在市区滨江路附近一家社区小超市,店内按照物品属性分设低温冷藏、食品饮料、洗化区、家居百货、散称零食、鲜活水产、鲜肉工坊、油盐酱醋和新鲜蔬果,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与该小超市相距不远处,还有品牌连锁生鲜门店、多家本地农家肉菜专营门店等,辐射周边的住宅小区。“以前都是拖着小车去市场买菜,又远又重,现在小区门口就有好几家生鲜门店,买菜更加方便了!”家住附近的刘先生细数了一下小区附近的生鲜店说。

清城区一社区生鲜店价格牌显示,肉菜价格总体平稳。

清城区一社区生鲜店价格牌显示,肉菜价格总体平稳。

受疫情影响,就近购买让家门口逐渐成了消费中心。细心的市民也发现,家门口的生鲜小店越来越多了。

“我们在清新目前有两家门店,一家靠近住宅社区,一家位于商业区,从生鲜销售额上看,靠近社区的生鲜销售数据确实更多一些。”朱国联表示,目前该公司正谋划在清新区开设一家社区专营生鲜超市。

“规模大概在200—300平方米,生鲜品种齐全,肉菜、粮油、调味品等都有。”朱国联对社区生鲜超市比较看好,因此将嘉信超市里传统的生鲜区独立出来,布局到社区中去,更贴近消费者,方便街坊购买。

他认为,疫情之后,群众的生活水平受到一定的影响,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会偏低,但生鲜属于刚需产品。目前,其超市里最大营业额也是来自生鲜区。

11月27日上午,清城区峡江东路社区生鲜店,各类新鲜蔬菜有售。

11月27日上午,清城区峡江东路社区生鲜店,各类新鲜蔬菜有售。

社区生鲜超市带来的商机正吸引更多商家进入。谊家生鲜在清远、英德有多家门店,主要经营产品以新鲜肉菜、水果和粮油米面等农副食品为主。自2018年成立以来,虽然有疫情冲击,但仍以稳定步伐发展。

“我们在峡江路的新店计划下个月开张。”清远谊家生鲜超市负责人阮家洪对社区生鲜市场也非常有信心。据介绍,谊家生鲜峡江路门店约2000平方米,除了原有的蔬果、肉类、副食品外,还将引入海鲜区,以丰富的生鲜品类,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除了这些传统生鲜超市布局社区门店外,还有一些品牌生鲜连锁店、主打清远当地食材的生鲜专营店及本土食品配送公司的实体店等。

“生鲜品类顾客购买最多的还是日常餐桌食品,像生肉、水果、蔬菜等,应季商品是顾客的选购重点。”朱国联说,与传统的菜市场采购等模式相比,社区生鲜采购更方便及时,也能确保食材新鲜程度,且解决消费者家门口买菜“最后一百米”的问题,为市民带来更便捷的购物模式。

3
线上线下消费加速融合

传统农贸市场为主导的生鲜销售格局正在慢慢被打破。

以社区生鲜为代表的更为便利、新鲜、环境整洁的商业业态开始崭露头角。这些门店大多距离小区出入口不超过500米,购物环境干净舒适。也正因为如此,经营品类相近的门店不得不拼起新鲜、价格、品质、服务等来吸引顾客。

“我们会加大售前售后服务的投入,除了产品齐全、新鲜、实惠外,还要让顾客满意,增加客户的黏性。”朱国联介绍,该公司生鲜产品直接与种养殖基地对接,不但能保证生鲜品类丰富,而且在价格上也有一定的优势。

同时,该社区门店还计划立足实体店,拓展线上渠道,做好售后服务。包括为周边居民送货上门、建设社区购物群,定期在群里推送折扣品和新品,提供配送上门服务等,加大社区消费者的黏性。

清城区银泉南路某小区内,线上商家提供上门配送服务。

清城区银泉南路某小区内,线上商家提供上门配送服务。

“云”买菜是对传统生鲜市场模式的革新,是从民生服务入手,方便更多居民生活和消费。同时,也倒逼实体零售店采取更多优惠政策、提供更多优质服务等方式来吸引附近居民上门消费。

“我们除了有自己的蔬菜基地,还与外地农户直接对接,没有中间批发商,品种齐全,在超市里空调开足,保证肉菜新鲜。”阮家洪说,与传统农贸市场相比,谊家生鲜超市的购物环境更舒适,而且蔬菜干爽,不洒水更耐放。

而某品牌连锁社区生鲜门店外,每天一大早将当天打折的菜品被摆在显眼位置,店门滚动广告屏上循环播放当天的折扣肉、菜。该店主打“不卖隔夜肉”,以及每晚7时后“定时打折”的清货机制,通过落实“日清”模式吸引消费者。

记者走访发现,还有以清远辖内县市区提供的优质食材为主的肉菜专营店,主打农家土猪、乡下米、豆腐等,营造从“菜园子”到“菜篮子”的销售路径,吸引周边居民。“基本上来买肉菜的都是家住附近的。有优惠活动的时候,来消费的人也会比较多。”清城区赢之城对面的一家本地生鲜专营店负责人说。

从线下到线上,从农贸市场、大型商超到社区生鲜超市。疫情之下,消费者买菜途径变多了,线上线下商家在比价格、比口碑、比服务等激烈竞争的背后守住了“菜篮子”,惠及普通消费者。

关注

保供稳价

全力守牢市民“菜篮子”

11月25日,清远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的《2022年11月清远市疫情应急期间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巡视情况》显示,疫情防控期间清远粮、油价格总体维持稳定,肉、菜价格在疫情初期有所上涨,但涨幅均在合理范围内,鸡蛋价格呈盘整上升走势,水产品价格以震荡调整运行为主。

疫情防控期间,全市监测的13个农贸市场除清城区南埗市场暂停营业(11月7日—11月24日)外,其他县(市、区)农贸市场均正常营业。

从巡视情况来看,疫情前期(11月7日、8日),清远市区超市、农贸市场人流量普遍增多,群众生活物资购买量有所增加,肉、菜走货较快,部分农产品价格小幅上涨,但未发现抢购、哄抬物价以及价格异常波动等情况。

11月9日开始,随着相关部门积极保供稳价,政府肉菜保供和物资补充点位增多,超市、农贸市场人流量逐步恢复到平日状态,粮油肉禽蛋菜等农产品供应充足,价格逐步回落。

据了解,11月10日以来,在清城区疫情防控指挥办和区供销社的协助配合下,市供销社先后在泰盛大厦、广隆大厦、嘉福苑及振南社区等地点设立了7个抗疫保供点,每天为市民提供10元、15元的平价蔬菜包及米、面、油、肉、蛋等生活必需品。同时,强化监督检查,严格做好物资质量和价格管理工作,确保供销社保供物资质优价稳。

另外,11月16日,清新区热心市民主动向清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生活物资保障组捐赠20000多斤蔬菜,助力疫情防控。通过多方接力,爱心蔬菜很快就配送到有需要的群众手中。社会上下为“菜篮子”做好全方位的服务保障,让居民倍感温暖。

【撰文】黄剑琴

【摄影】曾亮超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