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肇庆新闻 > 正文

深读丨扬帆出海,肇庆裹蒸凭什么出圈?


一年端午至,枝叶粽关情。

今年端午期间,肇庆各大裹蒸生产企业忙碌不迭,赶订单、忙发货,迎来销售旺季。

肇庆市皇中皇裹蒸粽有限公司(下称“皇中皇”)作为“肇庆裹蒸”区域品牌的龙头企业,今年首次闯向大洋彼岸,把裹蒸、粽子等产品发往美国、新西兰等国家,让海外乡亲吃上“家乡味”。

肇庆市肥仔伟食品有限公司(下称“肥仔伟”)的产品一直稳定供应澳门,今年还得到台湾来办厂的企业青睐,对其售出2000个裹蒸。

肇庆市端州区南苑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南苑食品”)也开始涉猎澳大利亚市场,研发的新品种藜麦鸡腿裹蒸、海苔干贝裹蒸引起不少食客兴趣。

肇庆裹蒸在境外地区大受欢迎。受访者供图

肇庆裹蒸在境外地区大受欢迎。受访者供图

从街头小吃到扬帆出海,肇庆裹蒸正在全球火热上市。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肇庆海关辖区企业已出口粽子29.46吨,货值近12.7万美元。广东省非物质文化代表性项目(肇庆裹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梁伟明说:“尽管裹蒸一开始并非纪念屈原而诞生,但端午节是全世界的节日,肇庆裹蒸融入时代大潮,突破本土圈层,正是说明裹蒸越来越受人们欢迎。”

跨越

跨越千年、越洋万里绽放光彩

肇庆人制裹蒸始于秦代。为了方便农民在田间劳作,农户用竹叶或芒叶裹以大米,煮熟后随身携带以作干粮。“除夕浓烟笼紫陌,家家尘甑裹蒸香。”直到清代诗人王仕祯赋诗盛赞,裹蒸已成为肇庆市民家喻户晓的传统美食。

工人展示包好的裹蒸。

工人展示包好的裹蒸。

2008年,端午节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肇庆裹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09年,肇庆裹蒸制作技艺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2011年,裹蒸粽被世界城市合作组织美食委员会评为“万粽之王”;2012年,肇庆裹蒸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肇庆裹蒸粽。

肇庆裹蒸粽。

抓住机遇,形成合力,肇庆裹蒸聚焦越来越多的目光。今年6月19日-22日,肇庆裹蒸作为唯一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广东粽子代表,在广东首届地理标志产品广货手信节亮相,一上架便被抢购一空。

虽然粽子是临近端午的应节食品,但对于肇庆人而言,裹蒸是家常食品。

“身在他乡的游子,很向往家乡美味,因为乡情是深深印记在脑海里,尤其到节日更加想吃。”皇中皇总经理卫光亮说,该公司每年出口额约500万元人民币,主要出口中国香港、东南亚等地。根据与客户沟通了解到,大洋彼岸的华侨华人也想吃到裹蒸粽,因此借着端午节来临之际,今年皇中皇把裹蒸等粽子产品发到美国、新西兰等地。

众所周知,食品出口的标准甚为严格。为了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皇中皇在尽量保持裹蒸的原味基础上,相应改良馅料、食用油的比例。同时,通过电商等平台,皇中皇把裹蒸发往全国各地。

“接下来,我们更加希望做大粽子产业,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吃到肇庆生产的裹蒸粽。”卫光亮说。

肇庆裹蒸推广活动。受访者供图

突破

从“蒸”到多元结合,出圈又出彩

以往,肇庆裹蒸产业的发展瓶颈是品种单一,“养在深闺人未识”。随着人们对美味的追求越来越个性化,肇庆裹蒸生产企业顺应市场需求,在产品形象、口感和食材上推陈出新,为其出圈打下基础。

今年,皇中皇推出爽口裹蒸,一改裹蒸软糯口感,让人跃跃欲试;南苑食品推出藜麦鸡腿裹蒸、海苔干贝裹蒸,更加健康的馅料,引起不少年轻食客兴趣;肥仔伟结合珠三角各城市的粽子口感,改良了常见的咸肉粽,包含红豆、蛋黄等配料,让粽子“咸甜兼备”。

在肇庆端州的一家酒楼内,以裹蒸为原材料的菜品,成为人们端午聚餐的热捧菜式。“裹蒸+芝士”炸出香脆可口的裹蒸盏;“裹蒸+班戟皮”做出内涵丰富的裹蒸卷;“裹蒸+杏花鸡”让传统啫鸡吃出粽子味。

皇礼诚产品被大量装车。

皇礼诚产品被大量装车。

如果觉得烹饪方式太复杂,看看“即食裹蒸”吧。去年,广东皇礼诚实业有限公司(下称“皇礼诚”)率先推出肇庆首款“自热”裹蒸粽,并在互联网电商平台出售。食客只需要简单几步操作,等15分钟就可以吃到热乎乎的裹蒸粽。今年,“自热裹蒸”更“热”,截至6月22日,已售出10多万份。

“裹蒸+”创新菜式成为新潮流。南方+卢舒曼 制图,丰源家宴 供图

“裹蒸+”创新菜式成为新潮流。南方+卢舒曼 制图,丰源家宴 供图

裹蒸,不仅要好吃,还要好看。肇庆文旅集团旗下紫荆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为肇庆裹蒸量身定做“粽头戏”文创产品。产品结合七星岩元素,融合星象图,与裹蒸一起,展现口感与美感。

“我认为只有传统+创新才能走出固有市场,希望人们不仅在节日吃到裹蒸,还能一年四季、一日三餐吃上肇庆裹蒸。”肇庆市餐饮酒店协会执行会长陈岳辉表示,未来还打算研发30多款肇庆土特产与粤式点心结合的产品,“让肇庆土特产不仅出圈、还要出彩”。

复兴

裹蒸产业打造成“百千万工程”特色牌

小裹蒸、大产业。当前,在以皇中皇、肥仔伟、华记、一鼎皇、裹香皇、南苑等40多家生产企业为“旗手”,餐饮、设计、销售、文化传播等行业为“号手”的局面下,肇庆全市上下一心,共同撑起裹蒸产业一片天。

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肇庆提出,裹蒸产业升级复兴,带动上下游产业,让更多的农民致富,进而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电子商务等业态,推动裹蒸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端午节期间,裹蒸生产企业忙着出单发货。

端午节期间,裹蒸生产企业忙着出单发货。

“为进一步深度挖掘裹蒸的文化内涵,把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传承下去,我们决定把2023年定为裹蒸文化年,用一整年的时间,整理、挖掘和深度研究肇庆的裹蒸文化。”肇庆市政协副主席、肇庆市裹蒸产业升级复兴工作小组组长陈宣群说。

6月17日,肇庆举办首届高“粽”节暨问计裹蒸产业发展专家研讨会,邀请来自文旅、金融、教育、品牌创意、文化传播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与肇庆裹蒸、餐饮等业内人士一起,就肇庆的裹蒸产业如何创新发展互动交流,吹响裹蒸产业高质量发展“冲锋号”,让其融入“百千万工程”,成为肇庆乡村振兴的特色牌之一。

“裹蒸的消费应用场景不应局限于端午节。”“中国青年梦想季”文旅融合领域专家盛澜认为,发展裹蒸产业要着力开发新的裹蒸消费场景和应用更新的传播方式,不断给予裹蒸新的内涵和价值。BY年轻化咨询创意机构创办人郭鹏表示,需要坚持“渠道为王”,参考浙江嘉兴粽子、山东淄博烧烤、贵州村超等网红案例,赋予裹蒸更年轻化的品牌形象,打造“裹蒸网红IP”。

目前,肇庆已为“肇庆裹蒸”注册集体商标,修订完善裹蒸制作、销售、储存等统一标准,致力于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全市各级部门、团体、企业和市民积极支持裹蒸产业发展,先后举办了裹蒸制作技能竞赛、电商直播销售竞赛、裹蒸文化节等活动,助推裹蒸从传统美食成为文化符号,从家庭作坊转为产业化,从单一产业转向多元发展阶段。

未来,肇庆裹蒸还将怎样出圈、破圈,组成更大的裹蒸生态圈?“众人拾柴火焰高。”陈宣群认为,在肇庆人民对家乡非遗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推动下,肇庆裹蒸产业将会继续发展壮大,让更多人群认识裹蒸、了解裹蒸、喜爱裹蒸。

【撰文】卢舒曼 王焌鑫

【摄影】南方+记者 卢逸轩(除署名外)

【制图】卢舒曼

【通讯员】杨明伟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