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珠海新闻 > 正文

珠海明年目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九成


新建123公里市政燃气管道及天然气配套设施、在市内试点设立“绿色物流片区”……近日,《珠海市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2019—2020年)》(下称《方案》)正式印发,明确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交通运输结构等九大工作任务的时间节点、责任主体和详细举措。

数据显示,2018年,珠海市空气质量达标率为89%,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为27微克/立方米。六项污染物监测指标中,臭氧年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限值2微克/立方米,其他五项监测指标年均浓度均达到国家标准限值。

按照目标,到2020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AQI达标率)达到91%及以上,空气质量六项基本指标年评价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市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15年分别下降10%、10.2%和1.03万吨。

近日,《珠海市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2019—2020年)》正式印发出台,持续开展蓝天保卫战。关铭荣 摄

产业转型

创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珠海的“金字招牌”。改革开放之初,珠海首开先河,率先提出环境保护“八个不准”,其中提出“不准建设有大烟囱或有严重污染的项目”,为产业发展划定红线。

如今,珠海提出,要倒逼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绿色发展,打赢蓝天保卫战。按照《方案》,珠海将制订更严格的产业准入门槛,严控高污染高排放行业产能,清理退出重点区域污染企业,大力培育绿色环保产业。

具体而言,钢铁、有色、水泥、玻璃、陶瓷、化工、造纸、印染、石材加工和其他涉VOCs排放等行业能耗、环保达不到标准的企业将被重点清查,一批落后产能将依法依规关停退出。

针对园区可能出现的工业集聚污染问题,珠海计划对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区等各类园区进行环保集中整治,限期进行达标改造,并对工业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方案》提到,将重点围绕园区公共服务类项目、产业链关键补链项目推进工业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到2020年,创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

另一方面,为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珠海将支持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大型节能环保龙头企业,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促进大气治理重点技术装备等产业化发展和推广应用。

能源升级

新建123公里市政燃气管道及天然气配套设施

业内专家指出,产业转型升级、能源结构调整对大气污染治理的贡献率超过50%,能源供应的绿色、清洁是关键,大力发展以天然气、太阳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已然成为时代的“刚需”。

煤炭作为传统能源的代表,将被严格控制消费总量。到2020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869万吨标准煤以内,煤炭比重调整到41.1%以下,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低于15%。煤炭减量任务还被分解到各区、重点耗煤企业,如未完成年度煤炭总量控制目标,任务将结转累加至下一年度。

另一方面,提高清洁能源的供给能力也是重要抓手。

2018年以来,珠海连续两年将推广使用和加快普及管道天然气列入民生实事之一。根据最新出台的《方案》,珠海将新建123公里市政燃气管道及天然气配套设施,新建住宅小区全面配套管道燃气设施,积极推进未配套管道燃气设施小区改造,将管道燃气气化率提高至50%以上。具体而言,珠海今年将新建40公里,2020年新建38公里市政燃气管道及天然气配套设施,继续推进老旧小区住宅的公共燃气管道加建工作。

除了保障民生,清洁能源将广泛服务于工业生产。今年年底前,珠海将全面完成联业织染(珠海)有限公司、晓星氨纶(广东)有限公司等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2020年年底前,全市建成完善的园区集中供热基础设施。

绿色交通

力争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占比达90%以上

加快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围绕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加快智慧绿色交通发展,《方案》出了不少实招。

随着珠海小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大气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珠海将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完善绿色出行交通网络。

就具体指标而言,2019年起,新增或更新的巡游出租车和接入平台的网约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新增或更新的市政、通勤、物流等车辆全部使用纯电动或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力争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占比达90%以上。

在配套上,《方案》规定全市所有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必须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充电设施安装条件,相关标准要求纳入建筑设计、验收规范;新建公共停车场及新增的路内收费停车位应按不低于30%的比例建设快速充电桩。

货运方面,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尤为重要。目前,公路货运量在货运中仍占比较高。无论从能耗还是从排放来说,铁路都比公路在长距离运输上更具优势。针对于此,《方案》提到,引导中长距离大宗货物和集装箱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水路运输,提高货物铁路和水路运输比重。到2020年,全市铁路货运量力争比2017年增长4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珠海还将在市内核心区域逐步试点设立“绿色物流片区”,全天禁止柴油货车行驶。逐步改变中长距离用公路大规模转运货物的状况,优化公路货运运输结构和货车使用。

源头治理

明年底将建9套机动车遥感监测系统

“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党的十九大报告直击民生痛点,向大气污染宣战。在珠海,工业源、移动源、面源这三大源头的治理防控成为《方案》强调的重点。

深化工业源治理方面,《方案》规定,2019年年底前,珠海将全面完成各类工业污染源超标排放问题整治;2020年年底前,将按照排污许可管理名录的规定完成排污许可证核发。钢铁、石化、水泥、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和工业锅炉也将逐步执行更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其次,珠海将加强移动源治理。今年7月1日起,珠海提前实施了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对未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控制装置与环保信息公开内容不一致的车辆一律不予办理注册登记。《方案》提到,将加大遥感监测、黑烟车抓拍等技术手段的运用,强化对排气超标车辆的筛查和处罚。2020年底前,力争在全市建设9套机动车遥感监测系统。

面源综合防控也是重点。与前两者相比,面源污染没有固定排污口,治理起来更加棘手,施工扬尘、道路扬尘、堆场、矿山、码头扬尘、农业面源污染,都是治理难点。《方案》则针对性给出了实施细则,例如:建成区内的施工工地出入口全部安装扬尘视频监控系统,确保清晰监控车辆出场冲洗情况及运输车辆牌照,监控录像现场存储时间不少于30天;继续实施运输车辆全封闭运输等措施。


■记者手记

深化联防联控形成长效机制

近日,生态环境部对外公布了今年1—6月全国空气质量状况。数据显示,从年初到6月,珠海空气质量一路向好,在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已升至广东第一、全国第二。

成绩固然可喜,隐忧更需重视。历年监测数据表明,受气象和区位条件影响,珠海空气质量季节性分布规律较为明显,夏季的空气质量比较好,而冬春季节易出现污染天气。

空气一体,休戚相关。研究发现,在珠三角城市群内,冬季受偏北风影响,广佛一带空气污染会减轻,却加重了下风向的江门、珠海和中山等城市的污染。然而,由于区域内各地区都有各自的行政职能,城市间联防联控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事实上,广东省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和雾霾预警机制的建立上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早在几年前,省政府就相继印发实施《广东省“十二五”后半期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行动计划》《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以及《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等,着力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治理力度可见一斑。

几年来,空气质量的改善有目共睹,但这并不意味着“蓝天保卫战”的结束。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目前,珠三角的联防联控主要以重污染天气应急为主,随着环境治理能力的提高,需过渡到以实现空气质量长期改善为目标。

每个地区的污染物形成原因和传输规律都有其自身特点,记者梳理过去一年空气质量报告发现,臭氧(O3)和二氧化氮(NO2)是影响珠海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在环境空气质量基本达标之后,联防联控的主要目标就不再是降低PM2.5,而是更加深层次、精准性的目标,比如说针对臭氧污染、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影响等。而联防联控也会成为一种常规手段。”在彭应登看来,已经取得成效的地区,更要将联防联控进一步深化,精准发力,形成长效机制。

这也是珠海正在努力的方向。根据《方案》,珠海将按照广东省统一部署,配合定期开展城市交界区域大气污染专项治理和联合执法,组织秋冬季污染防控区域联合会商,污染天气区域应急联动;配合开展珠江口水域港口船舶、跨境柴油货车污染防控,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大气污染防治合作。

在市级层面上,《方案》强调,建立健全部门间工作协调机制,强化跨部门多领域环境空气质量会商分析,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形成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合力。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只有区域内各市加强协作,资源共享、责任共担,才能共同享受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裨益。

【记者】刘艳婷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