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珠海新闻 > 正文

跨过山海,珠海教育扶贫怒江州谱写“山海情歌”


“在天际的远方,有座美丽的村庄,隐隐地飘浮云中央……”

在云南怒江州泸水市大兴地镇北部的“维拉坝珠海社区”格力小学,傈僳族孩子天籁般的歌声伴随着涛涛怒江水,响彻山间。这也是怒江第一个童声合唱团,由珠海支教老师经过大半年的培训组建起来。“只要给舞台,我们的孩子也能发光发亮。”格力小学校长吴金凤观看首演时感动得泪流满面。

日前,广东省委宣传部与云南省委宣传部共同组织开展“粤滇扶贫协作”联合主题采访活动。南方日报记者走访了解到,自2016年8月对口怒江州开展帮扶工作以来,珠海市在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注重把帮扶的精力投到教学方法和学生教师身上,交出了一份教育脱贫攻坚的高质量答卷。

截至目前,珠海累计投入教育帮扶资金0.978亿元,组织两地129所学校开展结对帮扶,选派教师170人到怒江支教,在怒江开设14个普通高中“珠海班”,在珠海9所中职和技工学校开设37个“怒江班”。一批批来自珠海的教师奔赴彩云之南,越千里、渡山海,做教育扶贫的先行者,点亮了山里孩子的人生梦想。

有学上

山谷里建起崭新的现代化校舍

“加油!加油!”群山之中,一块平整的绿茵草场边,身穿傈僳族、白族等民族服饰的小学生正为参加足球班级联赛的同学呐喊助威。这一天是格力小学每周固定的“民族日”,孩子们围坐球场边,呐喊鼓呼,傈僳族民族乐器“起奔”随之奏响。

格力小学及格力幼儿园是珠海援建泸水市大兴地镇维拉坝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捐建的配套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学校不大,却很精致,透出浓浓的傈僳族文化风格。

“格力小学建成之前,周边的学生只能在仅设有一、二、三年级的维拉坝完全小学读书,四年级后就要到几十公里外的镇上上学。”吴金凤介绍,格力小学的建成满足了维拉坝易地扶贫搬迁点及周边各村适龄儿童的教育需求。

怒江州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中的贫中之贫,全州98%的面积是高山峡谷。如吴金凤所言,一所小学甚至不能提供完整的义务教育,类似情况在怒江曾经非常普遍。

格力小学及幼儿园正是珠海对口怒江教育帮扶的缩影之一。校园由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捐资、珠海市建筑设计院设计、珠海市建安集团有限公司承建,小学目前有6个年级14个班、在校学生504人。傈僳族学生占学校总人数的99.5%。这里诞生了怒江州第一个校园童声合唱团、第一家引进专业足球教练组建的男女校园足球队。

“组建校园足球队是珠海支教教师谢春平牵的线,华南虎足球俱乐部、湾仔小学与格力小学三方共建,选派青训队专业足球教练到格力小学执教。保证了每个班每周都能开一节足球课,每天足球兴趣活动小组都能得到训练。珠海教练在训练孩子们的同时还能培训当地教师。目前教练已经返珠,但是他已经将种子种在了我们师生的心中,本校的老师已经能接过珠海教练手中的接力棒,自行进行训练。”吴金凤表示。

电脑室、创客室、美术室、音乐室、心语室,格力小学还设有传承室,它既是校史馆,也用于开展民族特色的“起奔”和“摆时”等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校园内还有一座由广东粤财集团出资200多万元捐建的图书馆,图书馆一馆两用,一部分是小学使用,一部分是社区居民使用,藏书有4万多册,利用“阅读存折”积分制的管理方法,激励山里孩子开启阅读之门。

格力小学六年级学生李春花是合唱团的第一批成员。如今,她和父母、姐姐都住进易地搬迁的新居,告别了深山破旧的木房。“以后我要读大学,长大后要当音乐家。”李春花说。

上好学

“珠海班”高考成绩连年创佳绩

每一个大山里的孩子都拥有走出大山的梦想。于山里的学生来说,高考是最公平直接的方式。在怒江边的另一所学校,海拔1000米的怒江州民族中学,下午5时许,珠海老师袁静刚结束一天的课程,就接到了刚毕业学生的电话。

致电的同学是怒江州民族中学首届“珠海班”的毕业生,现正在广州大学攻读软件工程。2020年高考,其班上50人全部达到一本线,平均分600分,近20人被南京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等985院校录取,三分之二的学生被211院校录取,创下了怒江州历史最好高考成绩。

在以往的高考中,由于教育底子较薄,怒江州成绩排名在云南省所有地州中几乎是年年垫底。“珠海老师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他们注入了新动能。”怒江州民族中学校长王永生说。

大山里来了珠海老师,“照亮”了怒江孩子们走出大山的路。2017年4月,珠海先期在怒江州泸水一中、兰坪一中两所学校开设普通高中“珠海班”,选派一批优秀珠海高中老师走进怒江大峡谷,与怒江的同学们建立起深厚的情谊,渐渐摸索出一套适应当地的教学方法。

2018年高考,泸水一中“珠海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许多同学都考上了心仪的大学。该班学生本科上线率达100%,录取率达96%。

同样是2018年,怒江州民族中学与珠海市第二中学签署协议,增设“珠海班”。珠海老师与怒江当地老师并肩战斗,日常教学之余越来越深入参与学校管理、教师培训、科研建设、德育机制、学生社团等多方面的工作。

2020年7月,怒江州民族中学首届“珠海班”50名学生,一本上线率100%。此外,泸水一中、兰坪一中两所学校的“珠海班”也取得本校历史最好成绩。

王永生告诉记者,珠海派来的都是骨干教师,优中选优,克服了各种困难,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成绩立竿见影。

截至目前,珠海已先后在怒江州3所学校开设14间“珠海班”,选派支教教师98人次、76人,培养优秀学生651人。珠海教育系统还投入了资金,为学生购买考试质量分析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科学分析精准诊断,改进学法,提高学习效率。

“‘珠海班’更为重要的是要带来先进的教育思路和教学模式。”珠海市驻怒江扶贫工作组教育项目负责人王雨晨介绍。

除承担教学任务外,珠海支教老师常常为全校教师上公开示范课,接受其他教师随时、随堂观摩学习,投身学校学科组建设,规范学科组设置,举办教师专业发展专题讲座和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辅导讲座,引领当地教师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能就业

职业教育铺就脱贫幸福路

1994年出生的潘志超或许是珠海支教团队里最年轻的一位。去年9月,他从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来到怒江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开展为期一学年的旅游专业课教学。“怒江这边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待开发,来怒江旅游的旅行团也非常少,专业导游也很少。”潘志超认为,当地开设导游专业课程有一定市场前景。

不仅要让怒江孩子们“有学上”“学得好”,还得让学生毕业之后能够稳定就业、实现脱贫致富。在贫困家庭学生的就业问题上“再送一程”,职业教育成为珠海教育帮扶怒江的重要内容。

巍峨雄伟的秀美高山、奔腾不息的涛涛江水,见证了怒江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近年的快速发展。如今,该学校集中了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白族、普米族等十多个民族的学生,在籍学生4000多人,校园建有综合楼、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宿舍楼、食堂、教师周转房、体育馆、驾校服务中心等16个单体,教学设施齐备、实验实习基地充足,有医学护理、计算机网络会计、烹饪、园林绿化、建筑工程、供用电汽修等实训实习基地。

珠海4所中职技工院校对这所多民族融合的职业学校进行组团式帮扶,重点打造烹饪、汽修、护理等骨干专业,在学校管理、专业建设、教学研究等多方面进行教育经验交流,不断加强学校专业建设。“刚开始的时候,这些学生不太习惯珠海的教学模式,后来教师尽量对每个学生定制化辅导,收效甚佳。”潘志超介绍。

怒江有“珠海班”,珠海则有“怒江班”。

熊保罗去年从怒江来到珠海市工贸技工学校就读汽修专业,“学费、课本和校服都是免费的,每月还有生活补助。在学校的每一天都很充实,上午在课堂学习理论课,下午就去实践,我越来越觉得汽修很有趣、很神奇。”熊保罗说。

比熊保罗来得更早些、4年前曾到珠海市技师学院“怒江班”学习的张池,如今在珠海保税区的东电化电子元器件有限公司工作,成为了一名外企的蓝领。“我感到自己很幸运,德国的学习经历,让我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珠海专门制定针对性措施,对于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00%免费接收、100%推荐就业,‘怒江班’学生可获生活和交通补助,免除在珠海学习期间所有费用。”王雨晨介绍。

目前,珠海在9所中职技工学校按“1+2”和“0+3”模式开办职业高中“怒江班”,在读怒江籍初高中毕业生1646人,其中建档立卡户学生1387人,已毕业53人,其中2名优秀学生被录取到德国留学半年。

■记者观察

珠海为怒江带来了哪些教育理念的改变?

脱贫攻坚,短期靠就业,中期靠产业,根本在教育。记者了解到,在云南省当地干部看来,教育帮扶是治本之策,珠海所带来的教育理念和制度,对云南省的教育体系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珠海究竟为怒江带来了哪些教育理念的改变?珠海怒江州民族中学支教小组组长潘尤国介绍了他们在支教期间的主要工作做法。

校园管理

从垂直化到扁平化

根据珠海市教育局和怒江州教体局签订的帮扶协议,自2018年2月至今,珠海市教育系统先后有28人次驻怒江州民族中学帮扶支教。“来到怒江州民族中学,我们支教人员先是对怒江州民族中学的管理模式——垂直管理模式提出了改进的建议。”潘尤国说。

原来,该学校的垂直化管理模式有很多弊端,各年级、各部门、各位老师的工作听从学校的统一安排,总是被动地接受上面的指令,没有自主权,因而运转和工作起来没有主动性,难以激发各年级和部门以及老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珠海教师们提议学校应该向扁平化管理模式转变。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把管理的自主权下移,让年级组能够根据本年级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自主自由地开展工作,校级领导注重宏观把握和顶层设计。由此,对于学校的工作,大家可以集思广益,更加充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工作起来更为高效、灵活。

育人思路

放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育人思路方面,珠海教师们也带来了不一样的变化。

“怒江州民族中学对学生还是传统的做法,由班主任像保姆一样料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也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安排的一切,没有一点主动权。我们就跟校领导建议,要相信学生,要放手让学生去干,要引导和指导学生自我管理,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每个人都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主动地认识自己,改变自己。”

潘尤国介绍,原本学生学习有些散漫、目标不明确、方法不得当,因此,他们提议各班级成立学习小组,按照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学生性别、性格特点、习惯爱好等划分小组,实现了怒江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自主发展。

教科研建设

课堂教学相互切磋

怒江州民族中学的各个学科的教科研比较薄弱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目前,珠海在怒江已设立了教育教学工作室,并从珠海派人到怒江指导工作室的工作,增强民中老师的科研意识,指导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同时,珠海每年都开展如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党务等方面的培训,由怒江教育体育局从各个学校抽派积极、先进骨干人员赴珠海接受各方面的指导。

“民中的许多老师是敬业的,工作也是非常认真的,但是缺乏专业的引领,没有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和设计意识。”潘尤国介绍,学生也只是“你老师说着,我听着、记着”,课后就抛之脑后。为此,珠海二中每年派有关学科老师常驻民中,举办公开课教学,深入课堂听课,就课堂教学相互切磋和琢磨,同时每年多次安排各学科来民中送教,尤其是高三年级各学科备课组,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和改变了民中部分老师原有的以灌输为主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胡钰衎

【摄影】雷海泉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