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珠海新闻 > 正文

筑牢国门生物安全长城,拱北海关一季度共截获有害生物7724种次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门生物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拱北海关立足特殊区位,坚持向“智”发力,强化口岸检疫查验,深化风险分析研判,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坚决筑牢国门生物安全防线,严防动植物疫情疫病传播和外来物种入侵。

“管得住”才能“通得快”

日前,两辆粤澳两地牌跨境客车先后驶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境通道,随着传送带将两车缓缓送入扫描台,不到10秒,两张车体图像便通过智能审图系统呈现在屏幕上,发出“智审提示”信号。现场关员成功在两辆车内截获96只鲜活龙虾。

“管得住”,才能“放得开、通得快”。近年来,在科技设备辅助下,海关监管效能不断提高。拱北海关所属港珠澳大桥海关关员李康水说:“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现在我们3—5秒就能完成对过机车辆图像的判断,有效提升智慧监管能力,在客车车道查获了一系列走私外来物种典型案件,真正做到‘管得住、放得开、通得快’。”

在中山港货运码头,查验员喻朝勇和同事正对一批来自南美的进口原木实施检查。他拿出凿子、起子,轻轻撬开树皮,很快几只小虫便被装进了取样瓶,送往实验室。不到1天时间,通过最新的DNA条形码等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橡胶材小蠹、黑齿斑天牛等有害生物纷纷被“验明正身”。

当前,拱北海关正持续深入开展“严防外来物种入侵三年专项行动”。今年一季度,该关截获有害生物7724种次,外来入侵物种564种次,同比分别增长66%和767%。其中,检出的鞍鞘小材小蠹、刺状魔锯天牛等均为全国口岸首次截获。

“捕猎者”与“追踪师”

清明刚过,位于外伶仃岛半山腰的果林中,55岁的万山海关监测员徐振华耐心地指导年轻关员悬挂诱捕器,“监测点的位置要选择具有成熟果实的主要寄主植物。随着寄主果实的成熟期变更,诱捕器也得调整位置。”徐振华说。

国门生物安全监测工作中最常见的实蝇监测,仅是万山海关辖区的海岛上就有33处,横跨了桂山岛、东澳岛、外伶仃岛、万山岛四个岛屿。每次开展工作,监测小组都需要背着十多斤的工具箱,乘船辗转于四个海岛,顶着高温,徒步穿山。记录诱捕结果—检查诱捕器—添加更换诱剂—安装悬挂诱捕器……守着这份“苦差事”,徐振华却乐在其中:“能够将外来有害生物风险抵挡在国门之外,我觉得很有意义。”

每天早上7点多,是拱北海关国际动物卫生信息办信息员王冲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他所在的信息办承担着全国海关系统境外动物疫情风险信息收集、研判、预警的重要工作。这不仅要求信息员快速准确翻译大量的外文文献,还要熟悉全球地理知识,克服监测区域时差等问题。

“还记得2005年刚入职时,我师父每次看到我们收集分析的疫情信息被上级部门采纳,都会很开心。当时,各大疫情系统并不完善,原始数据多来自平日积累,分析也是手工验算。”王冲介绍。

一个是上山下海的“捕猎者”,一个是放眼世界的“追踪师”,看似平凡的工作实则并不普通。2023年,拱北海关共诱捕实蝇、林木害虫等28万余只,积极编报重大动物疫情信息,为国家有效防御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和检疫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近日,拱北海关发挥专业优势,充分整合科普资源,打造出一批以“青篱”“同心植物园”为代表的国门生物安全科普教育阵地,运用“开放日”“线上+线下”宣讲、新媒体融合等方式,全方位开展国门生物安全教育,目前已举办各类活动200余场次,直接参与人数10万多人次,有效增强社会公众生物安全意识,营造出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撰文】何丽苑 李晓童 拱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