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梅州新闻 > 正文

滚动|头版关注!新编大型广东汉剧《王昭君》福建龙岩巡演


【3月16日7时55分更新】

“看似一次巡演,实是文化的深度交流”

3月15日晚,广东汉剧舞台艺术精品巡演——新编大型广东汉剧《王昭君》在福建龙岩人民会堂上演,现场千名市民共享文化盛宴。今日,《南方日报》头版导读+A07版刊发《以汉剧为媒 促闽粤交流》,对此进行报道↓

文章表示,这是广东汉剧走进革命老区巡演的重要文化交流,对促进闽粤两地文旅深度合作、谋求产业协同发展有重要意义。

“单于和亲到帝京,鼓乐喧天动宫廷……”当台上的帷幕缓缓拉开,来自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的艺术家们粉墨登场。经典的剧情、精美的衣饰、婉转的唱腔,让现场观众陶醉在演员的一招一式间,领略广东汉剧的传统戏曲之美,现场掌声此起彼伏。

龙岩的观众陈丽特意带着孩子来看演出,“我看过几次广东汉剧,感觉很不错,这次带小朋友来感受一下,没想到他看得很投入,我想这就是好作品的魅力。”

“看似一次巡演,实是文化的深度交流。”国家一级演员、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院长张广武说,广东汉剧与福建龙岩的闽西汉剧同根同源,两地在剧目创作、人才培养、演出交流等方面一直保持着友好合作的亲密关系。

广东梅州和福建龙岩有如相识已久的老朋友,两地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又同属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此外,广州与龙岩建立结对帮扶关系,闽粤双方交流密切,合作基础扎实,发展空间广阔。

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主任刘佳柳认为,此次巡演一方面扩大了汉剧的影响力,两地汉剧演员有了交流碰撞,提高双方艺术水平;另一方面是以文化为媒,彰显出闽粤两地的密切联系,促进两地合作交流。

近年来,广东汉剧充分发挥文化载体作用,立足(梅州)本市域、面向闽粤赣、瞄准大湾区、辐射东南亚,加强非遗活态传承,深入挖掘文化底蕴,在剧目创新上持续发力,把广东汉剧打造成维系海内外客家人情感的文化纽带。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1日,五省(湖北、福建、湖南、陕西、广东)汉剧艺术院团联合申报“世界非遗”研讨会在广东梅州召开,达成联合申报“世界非遗”工作共识(梅州共识)。“根出一源,花开五朵,通过各省专业院团跨区域协作,在剧目展演、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领域,展开专业技能的传承、学习,兄弟院团携手并进,让中国汉剧这一艺术瑰宝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张广武说。


【3月15日22时更新】

3月15日晚,广东汉剧舞台艺术精品巡演——新编大型广东汉剧《王昭君》在龙岩人民会堂上演。当晚吸引了1000多位戏迷齐聚一堂,观众直呼“过瘾”。

“单于和亲到帝京,鼓乐喧天动宫廷……”当台上帷幕缓缓拉开,来自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的艺术家们粉墨登场。一曲琵琶词,了然千古梦,经典的剧情、精美的衣饰、婉转的唱腔,让现场观众们不禁陶醉在演员们的一招一式间,感受广东汉剧的传统戏曲之美,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文化瑰宝绽芳华

“好些年没看广东汉剧了,现场一听到了中州古韵的旋律,太有感觉了,王昭君的扮演者演得很灵动,今晚真是过足戏瘾了,非常精彩!”今年71岁的古先生是位老戏迷,他激动地告诉记者,希望两地加强交流,满足广大戏迷的需求,同时也让中华优秀文化更好地传承发扬。

龙岩的观众陈丽特意带着孩子来看,“我看过几次广东汉剧,觉得很不错,这次带小朋友来感受一下,没想到他看得很投入,我想这就是精品、好作品的魅力。”

同样带着小朋友来观看的廖女士,表示第一次看广东汉剧,找回了当年看戏的感觉。“我孙子在家喜欢看京剧,得知广东汉剧来龙岩演出,特意带他来感受一下,我们都很喜欢看,希望以后能多来巡演。”廖女士说。

“戏迷很热情,戏票开放后不到半天时间就被一抢而空。”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主任刘佳柳说,广东汉剧与龙岩市的闽西汉剧,同根同源,两地汉剧交流密切,有不少的戏迷粉丝。

在两小时十五分钟的演出后,现场观众仍意犹未尽,在最后的谢幕环节,全场掌声雷动,观众们用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和欢呼声,给予了《王昭君》剧组一百多号人的赞许和肯定。

以文为媒促交流

据悉,这是继3月11日在广州巡演引起反响后,梅州以汉剧为媒,走进革命老区巡演的一次文化交流,也是继续推广“百万老广游龙岩”,推动闽粤地区文化交流的重要活动之一,对促进闽粤文旅深度合作、谋求共同发展有重要意义。

据闽西汉剧老前辈回忆,上世纪末,广东汉剧与闽西汉剧在客家地区互访演出,互相搭班。一部《打洞结拜》,广东汉剧派出人演赵匡胤,闽西汉剧就出一位赵京娘,完全不用彩排,可以直接同台演出。

近年来,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与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在剧目创作、人才培养、演出交流等方面一直保持着友好合作的亲密关系。

刘佳柳表示,此次巡演一方面扩大了汉剧影响力,两地汉剧演员有了交流碰撞,提高双方艺术水平,另一方面是以文化为媒体,彰显出闽粤两地的密切联系,促进两地合作交流。

广州市与龙岩市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以来,闽粤两地互动频繁、交流广泛。通过此次巡演活动,梅州以文化走亲为友谊的桥梁,闽粤两地将进一步密切协作,增强文化交流、文艺人才交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特色产品、旅游服务有机融合,携手推动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增强区域协作发展。

国粹汉剧申世遗

汉剧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有着近400年的历史,首开“皮黄合腔”之先河,乃戏剧“国粹”之鼻祖之一。目前存建制在国内主要活跃于湖北、福建、湖南、陕西、广东五省,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武平汉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为福建仅有两家国有汉剧保护传承单位。

今年3月1日,五省(湖北、福建、湖南、陕西、广东)汉剧艺术院团联合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下简称“世界非遗”)研讨会在梅州召开,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主任刘佳柳、武平汉剧传承保护中心主任钟文峰、上杭客家木偶艺术传习中心主任邱保铭一行赴梅州,与各省汉剧院团领导、专家出席会议,并达成联合申报“世界非遗”工作共识(梅州共识)。

“根出一源,花开五朵,通过各省专业院团跨区域协作,在剧目展演、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举措,展开专业技能的传承、学习,加强兄弟院团信息沟通和艺术交流,携手并进,攻坚克难,共同奋斗,让五省汉剧申报世界非遗迈出更加坚定步伐,让中国汉剧这一艺术瑰宝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国家一级演员、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院长张广武表示。

【3月15日8时更新】

就在身边

广东汉剧送戏下乡“活起来”

3月15日,新编大型汉剧《王昭君》将在福建龙岩上演。对于广东汉剧的到来,不少来自龙岩的网友纷纷表示充满期待。

“之前因为疫情,我们外出演出、交流的机会少了。现在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我们将会给广大群众送上更多大戏。”国家一级演员、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副院长黄丽华说。

据悉,这是2023年来广东汉剧第二次走出省际大门。2月3日(大年十三),大型广东汉剧《蝴蝶梦》剧组90多人已到福建上杭艺术中心展演《蝴蝶梦》。

走出梅州的背后,是无数戏迷的热爱与支持。《王昭君》《蝴蝶梦》等广东汉剧创排数年来一直在闽粤赣三省边区、潮汕平原及粤港澳大湾区巡演,社会各界热评如潮。

近年来,广东汉剧院通过举办带戏巡演、送戏下乡等活动,不断扩大戏迷基础,懂汉剧、喜欢汉剧、支持汉剧的氛围正在形成。

今年春节、元宵期间,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举办五大活动。其中,1月17日,梅州市文联、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等部门在平远县热柘镇举办迎新春惠民文艺晚会,为乡亲送上广东汉剧《扈家庄》《盘夫》选段等,丰富基层群众节日文化生活。

1月22日(大年初一)晚,黄丽华在广东卫视《遇兔呈祥大湾区——广东卫视春节晚会》和梅州市广播电视台《2023客家春晚》上演了广东汉剧《穆桂英挂帅》。

值得一提的是,1月29日(大年初八)和元宵节期间,广东汉剧海外(毛里求斯)传承推广中心在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上演广东汉剧《盘夫》选段和汉歌《南国牡丹吐芬芳》,全部演员均由传承推广中心专修班的当地华人华侨学员担任。

2月1日至2月5日(年十一到年十五),广东汉剧汉乐活动驿站分别在五华、蕉岭、大埔、平远及梅州城区的亲水公园等地,采取专业和业余互动联袂演出的方式,为城乡群众免费演出广东汉剧和广东汉乐的优秀节目。


【3月13日17时45分更新】

广东汉剧成为热谈,1分钟了解震撼现场

(时长共57秒)

广东汉剧成为热谈,1分钟了解震撼现场

3月11日,广东汉剧舞台艺术精品巡演——大型广东汉剧《王昭君》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亮相。广东汉剧的传统戏曲之美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称赞,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王昭君》是广东汉剧实施振兴发展规划后,精心策划和创排的一出舞台艺术精品剧目。它以传统典雅的舞台呈现效果和集中巧究的人物设置方式,再现西汉王朝和千里大漠的人文风情。又以寻求格调创新的艺术跨越,赋予人物新的思维和生活选择,塑造出一个情感丰满,爱憎分明,颇具青春活力和家国情怀的王昭君。

新编大型广东汉剧《王昭君》的创排,让广东汉剧这个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南方皮黄剧种古韵新生,充满活力,更是与观众产生了广泛的共情共鸣。

“广东汉剧非常精彩,现在还在回味剧情。”观众姚颖表示,无论是舞台的布置、独特的唱腔还是演员的动作,都让她印象深刻。“专业老师会推荐我们看汉剧,让我们从剧中汲取优秀的传统元素融到学习中,这次观剧体验让我深受启发。”来自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的学生黄诗婷说。

今年82岁的广州市民谭伯专程和妻子来到剧院观看《王昭君》演出。“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广东汉剧,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剧中人物鲜明,非常吸引人!”谭伯点赞道。

连日来,有不少读者朋友在南方⁺后台留言,“广东汉剧很精彩,哪里可以看?”“这个非遗项目可否进课堂,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

记者获悉,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自2013年推出“周五有戏”惠民演出,定时定点定期为群众献上汉剧大餐,为所有来到剧场的观众奉上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绝伦的戏曲演出。

据了解,“周五有戏”不仅是为了惠民,更是通过该活动吸引、培养更多的戏迷和人才,让更多人知道广东汉剧文化的生命一直在延续。

除了每周在剧场内的固定节目“周五有戏”之外,还有外地巡演、下乡演出、进校园、进社区等,让传统戏曲主动“走”到大家的身边。在新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广东汉剧也开始进行线上直播演出,突破了空间的局限,让更多的人即使不进剧场也能观看广东汉剧。


【3月12日7时50分更新】

一场文化走亲,跨越千里,穿越千年!

风起岭南,“南国牡丹”香飘羊城。

3月11日晚,新编大型汉剧《王昭君》在广州巡演,次日直奔福建龙岩,一场跨越千里的“文化走亲”如约开启。

新编大型广东汉剧《王昭君》在广州巡演,精彩剧情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南方日报记者 陈锴进 摄

新编大型广东汉剧《王昭君》在广州巡演,精彩剧情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南方日报记者 陈锴进 摄

文化走亲,越走越亲,广东汉剧充分发挥文化载体作用,立足本市域、面向闽粤赣、瞄准大湾区、辐射东南亚,加强非遗活态传承,深入挖掘文化底蕴,在剧目创新上持续发力,把广东汉剧打造成维系海内外客家人情感的文化纽带,使“客家人的大戏”从梅州走向世界。

当前,“文化之乡”梅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奋力推进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特别是在梅州全力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的契机下,以文化软实力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绽放客家文化新光彩。

底蕴与传承

汉剧文化融入湾区引起共鸣

当晚广东粤剧院座无虚席,舞台场景伴随剧情不断变换,音乐声此起彼伏,《王昭君》精彩上演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国家级非遗项目广东汉剧(原称外江戏)已有300多年历史,作为南方地区最优秀的戏剧之一,被誉为“南国牡丹”。

《王昭君》是广东汉剧实施振兴发展规划后,精心创排的一出舞台艺术精品剧目。既有传统典雅的舞台呈现和集中巧究的人物设置,又有寻求格调创新的艺术跨越,赋予人物新的思维和生活选择,塑造出一个情感丰满、爱憎分明、颇具青春活力和家国情怀的王昭君。

这部长约两小时十五分钟的精品剧目,与观众产生了广泛的共情共鸣。

“广东汉剧非常精彩,现在还在回味剧情。”观众姚颖表示,无论是舞台的布置、独特的唱腔还是演员的动作,都让她印象深刻。“专业老师会推荐我们看汉剧,让我们从剧中汲取优秀的传统元素融入到学习中,这次观剧体验让我深受启发。”来自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的学生黄诗婷说。

近年来,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在800多个传统剧目中寻根探脉,发掘剧种独有的“遗传密码”,通过复排老戏来传承经典、赓续基因。

与此同时,该院坚持推陈出新、创戏立剧,结合改革开放、乡村振兴、弘扬红色文化等主题加强创作,并针对用传统戏剧表演手法和唱腔表达现代故事的需求,大胆接纳、有机融合优秀形态和技艺,使古老剧种与时俱进、青春传承。

一年一度又春风,今岁春风犹不同。广东汉剧此前多次到外地巡演,但此行意义特殊。

实际上,广东汉剧的精品巡演,是梅州加强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好的保护传承基础,以巡演为契机,扩大客家文化的“朋友圈”,构建更高水平、更开放的文旅融合发展格局。

“文物由来第一流!”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曾如此评价梅州。作为山区城市,客家文化藏于深闺,需要通过保护传承,助推文化更好地“走出去”,顺势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人与文的交融,文与人的脉动,让梅州与湾区紧密相连。

从历史走到现在,世界客都梅州既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长寿之都、东亚文化之都,深藏在历史底蕴中的与外界紧密联系的脉络,让梅州客家文化极具标识度。

从现在走向未来,梅州既要进一步推动客家文化的保护传承,为文化发展振兴注入新动力;更要在当下梅州全力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的契机下,主动打好“融湾牌”,在文化交流、文旅融合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合作。

湾区与老区

“文化走亲”促进两地合作交流

当晚广州巡演结束后,《王昭君》剧组稍作休整,次日便马不停蹄前往500公里外的福建省龙岩市,准备下一场巡演。

整个剧组近百号人,为何千里迢迢从梅州到广州,再到龙岩?

实际上,这是梅州以文化为媒,深化区域间交流合作,推动客家文化更好“走出去”的“惊鸿一瞥”。

国家一级演员、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院长张广武表示,广东汉剧是“客家人的大戏”,闽西、赣南和粤东客属地区的客家人对汉剧有着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当地主办方多次联系我,表示龙岩戏迷非常期盼剧组的到来,让我们早日过去巡演。”

《王昭君》剧组成员纷纷表示,还未到龙岩,就感受到闽西老区群众的热情。

梅州和龙岩如相识已久的老朋友,两地山水相连、人文相亲,闽粤双方合作基础扎实、发展空间广阔。

2月12日,近百台自驾车辆从广州文化馆出发,“龙岩行,广州情——百万老广游龙岩”首发团开启了为期4天的红色之旅。与“老广”自驾游相向而行的是龙岩市党政代表团,双方就深化对口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龙岩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南邻梅州,两地“一家亲”,同根同源、交往频繁,又同属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一直以来,区域协作紧密。

文化走亲是一条文化纽带,也是一座友谊的桥梁。

“看似是一次巡演,其身后其实是文化的深度交流。”张广武说,此次巡演为老区人民、客家乡亲送戏上门,是广东汉剧主动走进闽粤赣三省进行文化交流的一次重大演出,同时也是推广广东汉剧的长期性文化工程。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梅州正通过文化牵线、艺术搭桥,以文化软实力赋能经济“硬发展”,着力加强与龙岩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红色旅游、客家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互学互鉴、互通有无,共同打好“客家牌”,推动老区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

“广东汉剧保留了‘中州古韵’,传承了我国中原地区古腔古调的戏曲精华,对大部分观众来说接受度是比较高的,我们希望通过巡演,与粤剧、潮剧等剧团互学互鉴,同时通过客家文化‘走出去’,进一步促进各地之间的交流合作。”国家一级演员、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副院长黄丽华说。

自信与期许

五省院团联合申报“世界非遗”

此岸,广东粤剧院客韵悠长,《王昭君》让当地的汉剧爱好者直呼过瘾;彼岸,距离广东省约7000公里外,在广东汉剧海外(毛里求斯)传承推广中心专修班的直播现场,20多名学员们正通过视频连线,一招一式地练习每个动作。

梅州作为文化之乡,不仅用实力打开“山门”,更以文化自信之姿走出国门。

谈起与毛里求斯的合作,该推广中心办公室主任潘智勇仍难掩激动,他没想到,一档广东汉剧经典剧目“串烧”节目,竟促成了此次“联姻”。

“这个‘姻缘’得从一场春晚说起。”潘智勇回忆,去年的客家春晚以互联网形式首次走进非洲毛里求斯,广东汉剧受到了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据悉,毛里求斯有2万多客家人,占华人的85%左右,广东汉剧勾起了他们的浓浓乡愁。

毛里求斯第四代华裔林海岩是毛里求斯唐人街基金会主席,他找到广东汉剧院,希望梅州能到毛里求斯交流展演,甚至是开展定期培训。经过4个月的沟通洽谈,广东汉剧海外(毛里求斯)传承推广中心应运而生,目前首期40节课的专修班课程已过半。

今年元宵节前夕,专修班学员的首秀在毛里求斯的文艺晚会上亮相,得到了广泛好评。“设立推广中心意义非凡,对增强海外华人的中华文化认同,对增强其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林海岩说。

如何让文化自信的时代韵律跳动得更加有力,梅州不仅立足本土,更面向世界。

3月1日,五省(湖北、福建、湖南、陕西、广东)汉剧艺术院团联合申报“世界非遗”研讨会在梅州召开,并达成联合申报工作共识(梅州共识)。

根出一源,花开五朵,全国汉剧一家亲。申报工作由广东发起,对于“抱团”申报,张广武信心满满:“当初粤港澳三地联手耗时6年将粤剧成功‘申遗’,给五省院团申报汉剧做出了文化交流合作的典范。”据悉,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用时2年,已完成了申报前期文本、录像等资料的收集工作。

昆曲、京剧、粤剧等“世界非遗”戏曲相继焕发出新生机。可以预见,梅州将通过此举提振汉剧人的士气,提升文化之乡的知名度,助推广东打造文化强省,彰显文化软实力。

新时代广东汉剧的发展方向,明确了其具有“传承和创新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人文湾区建设、联络凝聚海内外华人”三个定位,设立传承推广中心是第三个定位的重要举措。

让优秀的客家文化、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广东正在行动,必将结出累累硕果。

【策划】张盛良

【运营】唐林珍 杨苑东

【记者】汪思婷 梁时禹

【摄影】陈锴进 何森垚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