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汕头新闻 > 正文

“六大热词”透视汕头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加快汕头经济特区发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关键之年。

1月10日下午,中共汕头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报告指出,要客观看待形势、坚定发展信心,自觉扛起经济特区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使命担当,主动融入“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借势提升城市能级,借力争取政策支持,推动汕头实现高质量发展。

“干出新业绩、展现新作为”——这是汕头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点喊出的口号。在省委全力支持汕头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背景下,汕头将如何抓住机遇,全力推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南方日报记者对全会报告关键词进行梳理解读。

汕头将借势提升城市能级,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现代产业

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

“聚焦稳增长,加快高质量发展”是全会报告对2020年工作的第一项部署。其中提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补链延链强链工程,把纺织服装、工艺玩具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需要足够的定力和韧劲。汕头以自身产业要素为依托,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加强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引导和资金补助。

纺织服装是潮阳、潮南区的主导产业,工艺玩具则是澄海区的产业支柱,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都已具备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基础。过去一年,汕头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358.5亿元,加快纺织服装、工艺玩具、塑料化工等升级改造步伐,力促传统优势产业不断优化提升。

不仅如此,汕头还着力于构建产业体系新支柱,以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石油化工等先进制造业和信息、创意、商贸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南瑞柔性直流项目、江南农产品物流中心、蚂蚁金服乐猩电商小镇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比亚迪3D玻璃项目建成投产,上海电气海上风电智能制造项目试投产,这些项目将逐步发展成汕头新的支柱产业。

报告还提出,加快规划建设省级5G产业园区,推动5G网络、技术、产品与应用的深度融合。

记者了解到,得益于第三届亚青会的落户,汕头成为全省首批布局5G产业园区的3个城市之一。未来汕头市5G产业园将以应用创新为驱动力,以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为主要依托,通过开展“举办一场高质量的5G智慧亚青会”等七大工程,探索适合汕头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产业创新体系。

扩大开放

强力推进重大平台建设

报告提出,强力推进重大平台建设。支持保税区、高新区、华侨试验区完善规划设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产业生态系统。

用好建好开放平台载体是汕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过去一年来,汕头统筹资源,创新思路,加大招商力度,进一步把保税区、高新区、华侨试验区等平台做实做强,更好引领新一轮高水平开放。

保税区加快向综合保税区转型,引进跨境电商、保税物流仓储等产业项目。高新区加快集聚创新资源,5G产业园区入选首批创建名单。华侨试验区直管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超过170亿元,“华侨板”升格为“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汕头分公司”。

在推进汕头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这三大平台是重要的着力点。新的一年,保税区将继续加快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对标横琴自贸片区,加快区港联动、产城融合,推动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新区则对标南沙自贸片区,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的体制机制,加快中以合作试验区建设,促进产业和创新“双升级”,打造区域创新策源地;而华侨试验区要对标前海自贸片区,出台扶持现代金融业发展政策措施,引进一批金融企业,争取设立“侨”特色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做响“华侨板”,打造区域现代金融服务集聚区。

记者了解到,去年汕头在扩大开放上迈出了新步伐——获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汕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此外,率先开展18项口岸业务改革,复制推广177项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单一窗口”覆盖国际贸易管理全链条,进出口环节所需证件减少47%,汕头关区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列全国第1位。

在此基础上,今年汕头将进一步提升扩大开放水平。报告提出,扩大开放要有新动作。争取汕头列入广东自贸试验区扩区范围,申报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深化改革

以改革激活发展潜能

报告提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花大力气、下大工夫。

当前,汕头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力求以改革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制造”向“创造”转变、“速度”向“质量”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记者获悉,汕头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完成148家“僵尸企业”出清重组,撤销67家改制企业留守机构。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企业开办时间缩短为2天,新增减税降费51.38亿元。实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38条,27名市领导对口联系服务230家企业,微观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

今年是汕头办经济特区40周年,站在新起点上,汕头将大力推进“收权强市、放权强区”,调动市、区(县)两个积极性。落实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健全政企“直通车”制度,完善“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培养机制,为民营企业发展解忧、助力、赋能。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此外,汕头将自觉扛起经济特区先行先试职责使命,主动抢抓“双区驱动”“双核联动”叠加利好,下好“湾+区+带”协同联动先手棋。通过在协作机制、交通设施、产业合作、环境治理、便民惠民等方面加强与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的对标学习、对接合作,努力构建与“双区”“双核”开放互通的政策环境、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和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实现平行分享、经验借鉴、资源成果共享和“借船出海”。

崇尚创新

释放高质量发展强大动力

报告提出,要崇尚创新,释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汕头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实施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去年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4家,新增省级研发机构1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增长20.4%,增速列全省第6位。出台实施汕头人才30条配套文件42个,认定高层次人才447名,支持36家企业建立博士科研工作站和实践基地,引进博士及博士后119名、外籍高端人才和外国专业人才182人。

新的一年,汕头将健全加强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促进科技创新、推动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效”行动,推动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持续较快增长。

在引进人才方面,汕头出台实施人才30条配套文件42个。

备受关注的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汕头)也取得实质性进展:组织首批19个境内外院士专家团队开展攻关,2个院士团队项目入选省重大科技专项。当下,汕头将加快省实验室建设。与此同时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汕设立市场化、专业性、开放性的新型研发机构,支持省智能化超声成像技术装备创新中心、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汕头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建设。

协调发展

形成优势互补区域经济布局

报告提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围绕城乡抓联动,围绕区(县)抓突破,围绕乡村抓振兴,统筹推进六区一县建设,推动老区山区振兴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一年来,汕头卓有成效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完成全市控规全覆盖上报成果编制,规划7个新型产业园区,面积超70平方公里;实施“千企帮千村”行动,1149个自然村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

记者从报告获悉,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注重协调,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城市扩容提质、区域协调发展。为此,汕头将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训“粤菜(潮菜)师傅”,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2020年全市80%以上村庄建成干净整洁村,打造和谐美丽的乡村振兴示范片。

在城市扩容提质方面,该市将聚焦高水平办好亚青会,推动城市品质全面跃升。报告指出,要坚持“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把“办赛事”与“建城市”结合起来,推动城市面貌脱胎换骨、功能品质系统提升,向世界展示一个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汕头。同时,聚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升城市软实力。要久久为功推进创文提质升级,全面推进文明创建四级联创,推动创建制度化、监管常态化。

区域协调发展是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汕头进一步明晰各区(县)发展和任务目标,支持金平区全面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推动老城区焕发新活力;龙湖区以枢纽经济、产业经济和数字经济为突破口,加快构筑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濠江区完善港产城深度融合机制,建设现代化临港新区;澄海区、潮阳区、潮南区用足用好老区苏区政策,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南澳县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山海林路一体、生态文化融合的观光长廊。

与此同时,推动潮汕揭都市圈建设。携手潮州、揭阳在增强规划引领、加强交通互联、统筹产业发展、深化环保合作、共促民生福祉等领域加强合作,协同推动沿海经济带、产业集聚带、滨海旅游带发展。

三大攻坚战

完成硬任务提升民生福祉

报告提出,聚焦打赢三大攻坚战,加强和改善民生事业。打赢三大攻坚战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其中,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就是要平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进。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以来,汕头集中力量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下苦功夫、笨功夫,不取巧、不走捷径。

加快练江流域污染综合整治,新建成污水处理配套管网868.6公里,关停取缔1020家“散乱污”企业,“2+2+13”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全面铺开自然村雨污分流建设,入围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省节水型城市称号。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抓实“五级书记”亲抓脱贫攻坚的政治任务,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不摘”要求。

数据显示,至2019年底,汕头市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1700元,37个省定贫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00元,建档立卡相对贫困户27909户、93807人,已有27904户、93783人脱贫退出,脱贫率达99.97%;37个相对贫困村全面退出。

报告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能否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目前,汕头脱贫攻坚正是最吃劲的时候,越到紧要关头,越要一鼓作气,尽锐出战打好脱贫歼灭战。

此外,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排查非法集资风险,治理涉众型金融矛盾纠纷,整治互联网金融风险,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地方金融风险。

聚焦

汕头将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以党建引领

高质量发展

越是任务艰巨繁重,越是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报告提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加快汕头经济特区发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根本保证。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为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对此,汕头将切实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汕头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巩固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化“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把守初心、担使命的精气神转化为解难题、抓发展的推动力。

2019年,汕头制定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措施,提拔7名在班子中排名靠后但敢于担当、实绩突出的干部担任市直单位正职,调整13名工作不在状态的处级干部。接下来,汕头将继续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培养选拔力度。提拔重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坚决调整思想精力不集中、工作不在状态、作风问题严重、工作实绩差的干部。

此外,汕头将在提升组织力上下功夫,落实“头雁”工程,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同时,持续发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使“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

学做结合 查改贯通

两手抓两促进。汕头把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结合起来,2019年9月以来,汕头市1.2万多个党组织和23.5万多名党员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学做结合、查改贯通,实现主题教育部署有高度、措施有力度、基层有热度、群众感受到温度。

先后召开5次全市主题教育专题工作会议,组建10个市级指导组、36个区级指导组、319个镇(街道)指导组和174个行业系统指导组,建立35个市级主题教育直联点……在开展主题教育的过程中,汕头坚持四级联动整体推进,推动各级真学真改。市委带头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先后召开39次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各套领导班子成员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开展3轮集中学习研讨,带动各级领导班子集中学习研讨4200多场次。全市轮训基层党组织书记,发挥千名第一书记领学带学和千个机关支部帮学促学作用,推动支部书记讲专题党课全覆盖。

坚持真刀真枪抓好整改,提升干事创业担当作为,是汕头市在开展主题教育过程中始终抓紧抓好的工作。市委把突出问题整治牢牢抓在手上、贯通主题教育全过程,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上下联动、统筹推进整体问题全面解决。全市共完成问题整改2.9万多个,持续整改2.2万多个;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围绕八个方面专项整治查摆问题1716个,完成整改1408个。

学,是为了更好地做。在开展主题教育时,汕头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强化问题导向,有的放矢,以高质量学习推动问题实实在在得到解决。各级广泛开展“走进群众解难事、走进企业破难题、走进一线攻难关”活动,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5.8万多人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4.1万多件。

【文】黄嘉锋

【图】杨立轩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