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汕头新闻 > 正文

潮南区平湖西社区:出谋划策信心足,定制脱贫出路多


烈日当空,年近六旬的郑兴连不顾酷热,驾乘摩托车来到他的农田。他挽起裤脚走向秋瓜棚,进行了一番仔细的检查。看到藤上一根根秋瓜茁壮生长,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几年,田地里通了沟渠,瓜田旁边也有一个小水池供我取水浇灌。我种出来的蔬菜都好看又好吃,不愁没有销路。”对于未来,郑兴连信心满满。

郑兴连的信心,来源于平湖西社区的蝶变。该社区地处潮南区井都镇中部,户籍人口1969户10123人,于2016年被列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省定贫困村,几年来,帮扶单位用活用足各项资金,改造提升村容村貌,激活村民脱贫原动力,曾经偏居井都一隅的贫困村在短短四年里焕然一新。

几年来,帮扶单位用活用足各项资金,改造提升村容村貌,激活村民脱贫原动力,曾经偏居井都一隅的贫困村在短短四年间焕然一新。

几年来,帮扶单位用活用足各项资金,改造提升村容村貌,激活村民脱贫原动力,曾经偏居井都一隅的贫困村在短短四年间焕然一新。

对于这一切,汕头市民政局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连俊丰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他向记者亮出了平湖西社区脱贫攻坚成绩单:137户贫困户543人全部脱贫,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从7200元增加到15715.39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约78万元,贫困户、村民和村集体收入大幅提高。

提振信心▶▷

从改变“等靠要”旧观念入手

不过,4年前的连俊丰,却并没有这般喜悦的心情。回想起2016年第一次来社区报到的感受,他用“有些茫然,甚至有点不知所措”来形容。

原来的社区居委会办公场所老旧不堪,社区干部积极性不高,卫生环境脏乱差,沟渠黑臭水体等让人不忍直视,加上该社区在全市37个贫困村里户籍人口和贫困户均最多——这一切,让连俊丰一时间感到压力重重。

尽管如此,连俊丰还是积极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他给自己加油鼓劲:只要找对路子、踏实干事,会迎来一个新的开始。

走访贫困户、倾听困难与需求、商讨帮扶对策……驻村后,连俊丰首先与队员及村干部分头开展入户走访行动。由于社区贫困户人口多,他让1个队员与2个村委干部搭档入户走访,前后花了大半年时间才完成。

挨家挨户走访调查过程中,连俊丰发现了不少问题:长期为贫穷所困,有的群众没了心气,“一等二靠三要”;有的顾虑重重,轻易不敢迈出一步;有的无计可施,想干事没门路……

“扶贫先扶志,我们要想办法提振这些贫困户的精气神。”在他看来,改变一味“等靠要”的旧观念,才能使他们走出勤劳致富的新路子。于是,连俊丰等扶贫干部踏破门槛,讲政策、说情理,给有劳动力贫困户打气,帮贫困户寻找脱贫门路。

除此之外,驻村工作队还委托专业社工机构为中老年人、残疾人、儿童青少年贫困户排解顾虑,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张楚妹是学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一名社工,2017年6月被中心派往平湖西社区工作。她告诉记者,刚到村里走访调查后,她也发现多数贫困户思想较为被动、封闭,其中少数残疾人比较消极悲观。

面对这一现状,她与同事除了走访慰问贫困户,还多次开展集体活动并鼓励贫困户参与进来,例如在冬至节当天搓冬至丸子、端午节当天包粽子等。

“快乐是会传染的。在参加集体活动的过程中,部分消极悲观的贫困户看到别人玩得开心,自己也会敞开胸怀。许多贫困户的小孩子也比以前活泼多了。”张楚妹说,作为一名社工,从贫困户脸上看到笑容,就是莫大的幸福。

多措并举▶▷

为贫困村“量身定制”扶贫项目

找出了问题、树立起信心,如何带领贫困户撸起袖子加油干,摘掉贫困这顶帽子?驻村工作队和村委干部根据实际,为平湖西村量身定制扶贫项目。

据连俊丰介绍,驻村工作队于2018年通过申请修建水利沟渠,投入60万元在农田集中的地方建设白沙片区排水沟与蛇肚沟西排水沟工程项目,解决逢雨必浸、干旱无水灌溉”的问题。

同时,每年举办一次以上种植学习班,邀请当地有种植经验的农业站长为种植贫困户上课,提高专业技能;还通过对接种植合作社,帮助7户贫困种植户与种植合作社签订长期种销合作协议。

年近六旬的贫困户郑兴连就是因农田水利得到改造而收获新希望。2016年以前,社区的排水渠由于常年淤塞导致农田因干旱无水灌溉、逢雨必浸,郑兴连只能望着自己的2亩田地唉声叹气。

“现在雨天时农田不会出现水浸,干旱时也有水灌溉了,我种的蔬菜和瓜类比以前好看也好吃多了!”郑兴连激动地说。

春夏种瓜、秋冬种菜,郑兴连每天悉心照料他的农田。

春夏种瓜、秋冬种菜,郑兴连每天悉心照料他的农田。

扶贫车间也是驻村工作队和村委干部拿出的实招。2018年5月,针对贫困户家庭妇女富有劳力的特点,发动手工加工企业免费提供加工缝纫机、技能培训及消防配套设施,在社区内开办由贫困户自我管理的环保袋加工场作为扶贫车间,就近解决10多名在家劳动力就业,增加了贫困户的经济收入。

平湖西社区扶贫车间就近解决10多名在家劳动力就业,增加了贫困户的经济收入。

平湖西社区扶贫车间就近解决10多名在家劳动力就业,增加了贫困户的经济收入。

七年前,因丈夫生病去世而扛下家庭重担的贫困户肖秀芬,在村里菜市场摆过地摊卖衣服,一个月收入才几百元。多年来,她依靠自己勤俭节约和亲友帮助把三个小孩拉扯大,生活依然贫苦。

如今,她成为环保袋加工场的负责人,生活因此迎来了转变。她告诉记者,工场就在家里附近,在工场上班既能赚钱贴补家用又能兼顾家庭,因此也更卖力工作。如今,她每个月平均能够赚1300元,遇到工厂来货多的时候还不止。

“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很多了!大女儿现在也在深圳工作,她每个月寄1000元给我。”肖秀芬动情地说,她非常珍惜现在的工作和生活。

贫困户郑钦和同样找到了新出路。因右脚患有残疾,他十几年来靠跑三轮车维持生计,生活清苦。2019年,平湖西社区通过三资平台交易,由中标的保洁公司负责全村的道路清扫、垃圾转运等工作,经驻村工作队联系,保洁公司为郑钦和提供公益性岗位,每月工资平均3700元。

看到有劳动力的贫困户精神面貌和收入都“提”了上来,连俊丰高兴极了。不过,让无劳力贫困户脱贫也是脱贫攻坚战中重要的一环,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对此也毫不懈怠。

“社区无劳动力贫困户共31户56人,占了10.4%,对这类不能靠主观努力获取经济收入的特殊群体,社区采取政府兜底的帮扶政策,应纳尽纳,釆取列入五保户、低保户、事实孤儿等措施,做到不漏一户一人。”他说,社区还增加产业扶贫收益分配的方式,增加贫困家庭的收入,从而巩固脱贫成果。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张伟炜 实习生 吴泽斌 通讯员 蔡纯 张伟航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