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汕头新闻 > 正文

雷岭“荔二代”:荔枝振兴乡村的“新农人”力量


“拥有这么多荔枝树,但以前为什么穷,就是因为缺乏技术、缺乏推广。”在麻埔村,“80后”村民陈秋贤找到了“穷根”。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老一辈的传统种植方式已不能带来高效益,需要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革新理念和技艺,“种荔枝是在帮别人赚钱”的局面正在改变。

采访中了解到,目前雷岭的果农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在这个群体中,担心种植荔枝后继无人者不在少数。可喜的是,像陈秋贤一样接受过高等教育、返回家乡种起荔枝的“新农人”越来越多,为雷岭荔枝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也给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从耳濡目染到主动接棒

陈秋贤是“荔二代”,生于1988年。从10岁开始,他跟随父母到荔枝园里,父母在为荔枝树施肥,他则在一旁玩耍,挂满树枝的鲜艳果实是他儿时最难忘的甜蜜记忆。

“那时候,我经常与小伙伴到荔枝树下捡因熟透而自动掉落的‘落地果’,收集后就卖给别人制作荔枝果干或罐头,算是儿时最大的乐趣。”陈秋贤说。

由于经常跟着父母到荔枝园,陈秋贤也渐渐学会辨认荔枝的品种与一些栽种要领,初三暑假,他开始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习农药常识、为荔枝园除草和修剪树枝。如今,30来岁的陈秋贤说起种植工艺已是头头是道。

其实,陈秋贤在读完大学后曾到佛山南海一家公司工作了8年,在这8年期间,一到荔枝丰收季,他也会抽空回去帮忙,也渐渐意识到父母年岁渐长,家里需要他来接棒。

像陈秋贤一样返乡种起荔枝的“新农人”越来越多,为雷岭荔枝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也给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张伟炜 摄

像陈秋贤一样返乡种起荔枝的“新农人”越来越多,为雷岭荔枝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也给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张伟炜 摄

2017年,陈秋贤选择回老家帮忙。他辞去原来的工作后顺利考到村委会信息员的工作岗位。平时,陈秋贤照常在村委会上班,空闲时就到荔枝园里查看荔枝生长情况,一到丰收季,他就每天早起采摘荔枝,到8点半前就交由父母采摘,自己回到村里上班,“采摘、工作两不误”。

在传承中不断革新

“荔枝的收获期通常是40天左右,一年里就属这段时间最忙了。我还年轻,这点辛苦不算什么,只是不忍父母太操劳,希望能帮助他们,让自家的荔枝越卖越好。”陈秋贤说,今年2月初,其父亲开始让他协助管理荔枝园,他从6月15日开始忙到现在还没歇息过。

经过几个月的协助管理,他开始意识到推广的重要性。自返乡后,他开始利用微信朋友圈推广自家荔枝,也分享一些种植经验,获得许多点赞。

“采摘前,一些朋友看到朋友圈后就来找我买荔枝,目前我打算与朋友合作开个淘宝店卖荔枝、茶油等农产品。”陈秋贤说,他还准备尝试改良园内现有的荔枝品种,通过嫁接方式将更优良的品种引入园内,让荔枝园品质更优。

在他看来,荔枝行业固然是一条好的出路,但是如何将之做大做强,也是作为“新农人”的他所要思考的问题。

他认为,祖辈传承的技艺不一定都是对的,在传承的过程中要不断革新,才能不断提高荔枝的品质。“等忙完这一阵,我会认真总结经验,多看一些专业技术书籍,学以致用,将书中的经验与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张伟炜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