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汕头新闻 > 正文

农民唱主角,喜庆话丰收!“中国农民丰收节”广东主会场首次落地汕头


欢声笑语迎佳节,载歌载舞庆丰年。眼下,稻谷飘香、蟹肥菊黄,提醒着人们又到了丰收的季节。

9月22日晚,在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现场笑声朗朗,农民朋友说丰收,丰收农民唱丰收,威风锣鼓庆丰收,龙腾虎跃贺丰收,呈现一派丰收喜庆的欢乐景象。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广东省主会场系列活动落地汕头濠江区,在这里正式拉开帷幕。

本届活动由省农业农村厅、汕头市人民政府、中国农业银行广东分行联合主办,由汕头市农业农村局、濠江区人民政府承办,以“庆丰收、感党恩”为主题。

汕头是一个带有大片农村的经济特区,全市80%的村(社区)是农村,人口中四分之三是农民。可以说,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汕头的全面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汕头的全面现代化;没有农村的振兴,就没有汕头的全面振兴。

承办农民丰收节,是一件喜事,也是一次展示地方组织能力、丰收场景、精神风貌的好时机。今年丰收节广东主会场活动首次落地汕头,为汕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又添了一把柴。丰收节的背后,折射的是汕头近年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补齐发展短板的“成绩单”,展现“三农”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稳健力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

金秋时节,正是澄海林檎大量成熟上市的时候,澄海樟林林檎一直享誉海内外。 陈琦 摄

金秋时节,正是澄海林檎大量成熟上市的时候,澄海樟林林檎一直享誉海内外。 陈琦 摄

▍▎科技创新助力稳产高产

眼下,在潮阳区丝苗米产业园,从农机耕作播种到无人机施肥,再到烘干机加工……一条以科技创新贯穿“耕、种、治、收”全过程的现代化种植新路子正在这个产业园加速铺开。

作为汕头市主要粮食生产基地,潮阳区丝苗米产业园主要以关埠镇、西胪镇、铜盂镇、和平镇和城南街道等五镇街为核心,面积289.6平方公里,水稻常年播种面积14.8万亩。

近年来,潮阳区积极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高产万亩水稻示范片和丝苗米产业园,水稻常年播种面积近15万亩,完善丝苗米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基础设施,推进全程农业机械化生产社会化服务,打造稻谷烘干贮藏加工一体化和粮食配送与物流交易平台,带动当地及周边农户发展优质丝苗米种植、加工、流通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等一二三产业。2020年,该园区内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5万元,比创建时增加0.25万元,辐射带动农户6500多户。

长久以来,汕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是汕头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体现,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为弥补这一短板,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显得尤为必要。近年来,汕头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和效益农业发展。

在汕头人多地少的现实约束下,汕头全市粮食生产仍保持较高发展水平,这背后靠的就是精细农业。汕头通过拉动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聚集,产业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科技创新日益凸显,涌现出更多汕货品牌,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推动乡村经济提档升级。

▍▎“一村一品”打响特色品牌

天还未亮,青蟹养殖户林惠庆便已起床,他驾驶摩托车前往牛田洋片区自家承包的海塘,开始一天的捕蟹工作。林惠庆是汕头金平区鮀莲街道大场社区的居民,养殖青蟹已有10多年,对牛田洋青蟹的方方面面再熟悉不过。

牛田洋位于汕头市榕江、韩江出海口,咸淡交界的独特水域环境特别适宜青蟹繁育生长。“这里气候温暖、土地肥沃、咸淡水资源丰富,给牛田洋青蟹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看着刚出塘的一笼笼青蟹,林惠庆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据介绍,在牛田洋片区,青蟹春夏秋季均能繁育生长,但繁育季节主要集中在晚春及初秋,且成蟹能自然越冬。林惠庆养殖的青蟹都是吃红肉蓝蛤(一种小贝壳)长大的,因此每只青蟹还带有红肉蓝蛤贝的清香,风味独特,深受当地及周边地区食客青睐。

“青蟹养殖业虽然辛苦,投入也多,但好在大家都爱吃,每年这个时候的订购电话几乎接个不停。”林惠庆说,多年来,他与兄长合伙承包海塘养殖青蟹,对牛田洋青蟹有着深厚的感情,今年他们将海塘承包面积扩大到130亩,并不断提升养殖效益。

“农业品牌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金平区鮀莲街道党工委委员刘思哲告诉记者,如今,牛田洋片区的青蟹产业,从蟹苗培植、养殖、加工到销售,已经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目前,牛田洋片区青蟹养殖面积约2.4万亩,年产量预计超过2000吨,整个青蟹产业规模达1亿多元。青蟹产业不仅撬动了乡村资源,成为汕头农业一张响亮的名片,也辐射带动了牛田洋片区农民增收。

事实上,不只是牛田洋青蟹,还有金灶三棱橄榄、西胪乌酥杨梅、雷岭荔枝、红场青梅、溪南草莓和葡萄、东里樟林林檎、胪岗潮汕蕉柑(脐橙)、龙湖和澄海的狮头鹅,南澳优质贝类和藻类等特色农产品因种类丰富、特色鲜明而越来越广为人知。每到收获时节,农民的脸上总是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汕头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工作,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突出特色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做强做大富民兴村产业,全面带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具体而言,围绕有地方特色、有产业基础、有市场潜力的农产品开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的规划建设,创响“汕字号”“土字号”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业质量效益。2019年度首批27个“一村一品”项目涉及水稻、蔬菜、番茄、葡萄、茶叶、柑橙、咸菜、生猪、肉牛、狮头鹅、淡水珍珠、鳄鱼等约18个特色品种。2020年建设的46个“一村一品”项目又增加了对虾、青蟹、薄壳、姜薯、草莓、国兰、益母草、金薯、蜜柚、火龙果等10个特色农产品和老菜脯、橄榄菜等潮汕传统特色加工品。

▍▎“新农人”返乡激活新动能

马学杰是汕头市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受其父亲马镇顺的影响,“80后”的他对农业也有着极高的热情。2004年12月,马学杰从部队退伍返乡,看到父亲一个人管理几千亩水田,当即决定帮助父亲“挑担子”,负起责任。2019年,他们创办的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为社员及周边2600多户种粮大户提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覆盖了潮阳、潮南两区,作业服务面积达6万亩,收获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为与马学杰一样优秀的新农人,“80后”的陈燕鹏也可圈可点。今年35岁的陈燕鹏,2010年从部队退伍后回到汕头创业。在10年时间里,他做过电商,拍过电影,搞过农业,玩过直播带货,一直在创业的道路上作出新的尝试,并取得新的突破。2019年9月,陈燕鹏荣获“汕头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20年1月,他荣获汕头市市级乡土人才“青年农民能人”称号。

从去年9月开始,汕头市“新农人”陈燕鹏还有了新的身份——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保税产业学院电子商务班特聘讲师,为该学院大三学生讲授“国内电商实战”课程。这是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的有效探索,亦是陈燕鹏为培养发掘更多乡土青年人才的主动实践。

实际上,陈燕鹏所从事的领域看似“跨界”,却始终不离“农业农村”这一主阵地。他满怀深情地说:“我希望通过我所做的,让更多人重新认识农业工作者,把‘农民’当成一份职业,带动更多年轻人回到农村创业。只有这样,农村才能发展得更好。”

如今,与马学杰、陈燕鹏一样的新型职业农民还有很多,他们在农业农村发展的道路上不断砥砺前行,用勤劳的双手、创新的理念、新型的农技将幸福耕耘在广阔的田地里,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花絮

▍▎一个非遗传承人的“丰收节”:

把汕头拳法带上央视舞台

在部分人的印象中,中国农民丰收节或许只是中国农民群体的专属节日,但是在汕头非遗传承人邱顕达的眼中,他与丰收节有着不解之缘。这是因为今年丰收节广东主会场活动在汕头举办,他作为受邀嘉宾参加了22日开幕式晚会节目的彩排录制,“大开眼界”是他接受采访时的高频词,也是他最真切的感受。

邱顕达是汕头市级非遗项目李家教拳传承人,自从接到央视丰收节晚会导演邀请编排节目的任务后,他一刻也不敢怠慢,马上动员30名小学员到汕头市李家教拳传承中心参加排练。“排练一个节目之前,提前理解伴奏音乐的节奏是非常必要的。当导演把伴奏音乐发给我之后,我就确定‘鱼跃龙门庆丰收’这一欢乐的基调,以潮汕鲤鱼舞这一传统民俗舞蹈作为晚会开场舞的舞种之一来呈现。”邱顕达说。

邱顕达指导学员排练潮汕鲤鱼舞。受访者供图

邱顕达指导学员排练潮汕鲤鱼舞。受访者供图

说干就干,在哪个音乐节点需要什么动作,邱顕达很细致地对节目进行编排,并组织小学员们前来中心排练。排练期间,晚会舞台艺术总监刘兵两次到中心观摩节目,小学员们的劲儿更足了。邱顕达还热情地向刘兵介绍潮汕李家教拳文化,刘兵对此也兴趣大增,让邱顕达安排3个年轻小伙加入,在鲤鱼舞之间展示拳法。

“等到真正到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广场舞台彩排时,晚会总导演张鹏看了我们的表演后,觉得要把学员人数增加到50人才显得大气。另外,他还把3个展示李家教拳的小伙的走位调到最前面来,不至于淹没在人群中。”谈及此,邱顕达显露出激动的神情。他也马上按照总导演的指导进行调整,舞台效果大大提升。

事实上,除了负责编排开场舞中的鲤鱼舞,邱顕达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在舞台表演秀《了不起的农民》中担纲一名武术演员。他说,在这个表演秀中表演属于临时加的节目,他负责表演虎叉拳,而他的两位师傅则分别表演鹅剪拳和驰步拳。“两位老师傅一个80多岁,一个70多岁,打起拳来依然生龙活虎。每次排练前,我跟他们说‘音乐一响就打拳,音乐一停收拳’,老师傅打起拳来一点也不马虎,最终顺利通过彩排、录制。让我深受感动!”

从排练伊始到完成节目录制,整个过程只有短短的半个月时间,邱顕达坦言“很累,也很值得”。在他看来,今年汕头能够承办丰收节广东主会场活动,是一次展示地方组织能力、丰收场景、地方特色文化的良好契机。他个人也从一开始对“丰收节”这个节日的认知模糊到深入了解,对农民这一群体的刻板理解到产生新的看法,他认为从参演晚会节目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据了解,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将于9月23日晚在CCTV-1和CCTV-17频道黄金时间播出。“无论我们亮相的镜头有多少,能够参演这么大型且重要的晚会,我认为这已经是人生中一件特别荣幸的事。对我来说,这也应该算是传承非遗路上一次‘大丰收’。”邱顕达表示。

【记者】 张伟炜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1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