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汕头新闻 > 正文

曾风保:知恩感恩,感恩奋进,加快建设现代化活力特区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汕头视察,为汕头发展把舵引航、指明方向,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总书记对汕头山高水长的关爱,对汕头工作的殷殷重托,对汕头发展的殷切期望。”近日,汕头市委副书记、市长曾风保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落实好总书记交给汕头的重要政治任务,必须要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做成一批立竿见影的好事,解决一批历史遗留的难事,启动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干出一批影响全局的大事,用心用情用力赢得民心民意,奋力推动汕头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

曾风保表示,一年来,汕头知恩感恩、感恩奋进,不断朝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行,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接下来,要让全市党政同心、目标同向、上下同欲,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积小胜为大胜,做出社会各界认可、人民群众满意的工作成效,让广大乡贤说汕头好,让汕头老百姓说汕头好,让各级领导干部说汕头好,让广大在外客商说汕头好。

南方+ 杨立轩 拍摄

●●“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迎头赶上

南方日报:去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汕头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汕头经济特区发展把脉定向,鼓舞人心,振奋士气,激励担当。请您谈谈感受和体会。

曾风保: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汕头视察,为汕头发展把舵引航、指明方向,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总书记对汕头山高水长的关爱,对汕头工作的殷殷重托,对汕头发展的殷切期望。我有几点感受和体会。

第一,要强信心。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汕头视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汕头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这是我们做好汕头工作最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省委、省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汕头,支持汕头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省委领导定点联系汕头,部署推动深圳与汕头建立“核+副中心”深度协作机制。同时,汕头筹办第三届亚青会,国家高新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等功能平台相继获批,汕头的政策优势更加凸显,高质量发展的要素禀赋不断积累。

第二,要聚民心。落实好总书记交给汕头的重要政治任务,必须凝聚民心,获得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当前,汕头正大力推进“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加快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打造绵延30公里、串珠成环的美丽海湾,再接再厉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做成一批立竿见影的好事,解决一批历史遗留的难事,启动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干出一批影响全局的大事,用心用情用力赢得民心民意。

第三,要暖人心。落实好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爱人民、为人民、靠人民、给人民,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慎做锦上添花的事、不做劳民伤财的事。汕头正加大力度推进民生工程,强化公共服务供给,同时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把“过紧日子”贯彻到预算编制和执行全过程,腾出资金优先安排用于落实“三保”支出、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

第四,要筑同心。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全市党政同心、目标同向、上下同欲,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积小胜为大胜,做出社会各界认可、人民群众满意的工作成效,让广大乡贤说汕头好,让汕头老百姓说汕头好,让各级领导干部说汕头好,让广大在外客商说汕头好。

●●感恩奋进 加快建设现代化活力特区

南方日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汕头时,对深化改革开放、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做好“侨”的文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作出重要指示。汕头如何落细落实落具体,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

曾风保:一年来,汕头知恩感恩、感恩奋进,不断朝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行,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

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汕头全力在优化体制机制上先行先试,着力闯出新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汕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的意见,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统筹利用等领域改革,政务大数据中心、营商环境大数据平台等项目加快推进,汕头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完成验收;完成98家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汕头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获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同意设置。下“刮骨疗毒”“移风易俗”的狠工夫、硬功夫,实施170项优化营商环境任务举措,制定出台《汕头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建立政企“直通车”制度。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激发镇(街)活力,先后将483项区(县)级行政职权调整由镇(街)实施,还在全省率先以政府公告形式公布实行综合行政执法的镇街名单以及相应的职权调整事项目录。当前,汕头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成效逐步显现。1—8月,全市新登记企业同比增长21.6%;新落地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招商引资产业项目20个,投资总额141.7亿元。

在推进全方位开放合作上,汕头认真落实省委建立“核+副中心”动力机制、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部署,推动深汕深度协作走深走实。目前,两市已签署深度协作框架协议,在产业、科技、教育、卫健、文旅、生态以及干部交流等多领域不断开展深入协作。其中,重点协作平台取得新进展,汕头(深圳)协同创新交流中心建成投入运作,深圳汕头协同创新科技园加快建设;已落地深汕协作项目共30个,投资总额192.46亿元。同时,用好用活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和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等重大开放平台,加大力度培育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今年1—8月,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进出口增长9.9%,占全市进出口41.4%,拉动进出口增速5.5个百分点。

在做好“侨”的文章方面,我们牢记汕头经济特区因侨而立的初心,制定相关文件和具体实施方案,实施“六个行动”,深入开展“一十百千万”工程,打造“红色侨乡”特色精品示范线,全力织好华侨华人同心同向同行、经济共建共赢、文化共享共荣“三张网”,凝聚侨心侨力侨智。依托华侨试验区等重大涉侨平台,充分发挥华侨在科技、资金、人脉等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引导他们围绕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与深圳深度协作等方面,以侨引商、以侨引资,目前全市实际利用的外资中,有九成是侨资;全国首个具有华侨特色的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华侨板”在板企业达631家;侨商企业总部大厦、北美华侨青年汕头创业创新孵化产业园、华人华侨产业交易会等项目积极推进;评选首批十个“最美侨村”,成功承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华文化大乐园”活动。

在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保育活化上,我们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商埠文脉统一起来,以小公园开埠区为重点,下足“绣花”功夫,建设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的历史文化街区。小公园开埠区修复改造一期工程已完成面积约14万平方米的骑楼群修缮改造;二期工程涉及约140栋、面积约9万平方米的骑楼建筑修缮,以及胡文虎、胡文豹文物级建筑修缮等,计划2021年底完成主体工程。

●●以侨架桥 加快把侨的优势转为发展优势

南方日报:以打好“侨”牌为主攻方向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对汕头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加快把侨的优势转为发展优势?

曾风保:汕头充分挖掘、利用丰富的华侨资源,以侨架桥,加快把侨的优势转为发展优势。

一是加快涉侨重大平台建设。积极发挥华侨试验区、侨梦苑等涉侨重大平台作用,承接好下放的省级行政职权,高起点规划建设华侨华人创新创业产业基地,打造聚侨汇侨的崭新平台。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便利华人华侨投资制度改革试点,从完善华侨华人便利投资制度、发展华侨华人投资产业、优化便侨惠侨服务环境等多方面的具体改革措施入手,探索、实施一批务实管用改革措施,全力为侨商来汕投资兴业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用好新型产业用地(M0)管理办法和M0产业准入目录,加快引进优质产业项目落地。目前与立讯精密、招商局集团、华侨城等合作项目稳步推进。

三是积极引进一流人才。出台3个具有“侨”特色的引才聚才优惠政策,发挥国家“海智计划”工作基地、南粤侨创基地、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等平台效应,实施海外博士院士“双士”工程,打造华侨人才“归谷”,加快集聚爱国奉献的华侨华人人才。

四是传承侨乡文化记忆。打造侨文化地标,创建国内首个“侨批文物馆”,保育活化百载商埠的启源地小公园开埠区,修复最早飘洋过海的启航地樟林古港,建设“潮味”“侨味”浓郁的西堤公园、华侨公园、开埠馆。推动建设十个具有潮汕文化与“侨”文化特色的“最美侨村”,凝聚血脉之魂、文化之魂。创新开展海外华文教育试点工作,建设海外华文教育在线直播基地,开设互联网直播课堂。

●●刀刃向内 坚决打赢营商环境翻身仗

南方日报:经济发展,离不开好的营商环境。汕头接下来如何持续打好营商环境翻身仗?

曾风保:汕头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市“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全面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组建由市领导担任组长的12个专题组和19个指标组。接下来,将以刀刃向内的决心,进一步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坚决打赢营商环境翻身仗。

一是完善制度法规保障体系。实施好《汕头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扎实推进省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和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清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隐性壁垒。

二是坚决攻克五方面顽瘴痼疾。对办事收受红包、融资难税负重、建筑领域审批效率低、交通秩序乱、环境卫生差等五方面顽瘴痼疾,重点念好五字诀。第一是查。查处政务服务中的“潜规则”,对收受红包的公职人员,一经发现从严从重处理。推动“数字政府”和“阳光政务”建设,从源头杜绝收受红包等“吃拿卡要”行为。第二是减。落实好国家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着力减轻企业负担。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强化政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信贷资源向中小微企业倾斜,千方百计提高存贷比。第三是提。全面梳理破解办理建筑许可全流程中的“梗阻”问题,加大联合验收推进力度,提升便利度。第四是治。深入推进交通秩序整治,下决心降低交通事故起数和事故伤亡数,提升城市交通观感,确保交通秩序实现根本好转。第五是改。以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抓手,营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乡环境。城区要解决主次干道、社区小区、城中村等地脏乱现象,农村要下更大力气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到年底前全部建成干净整洁村。

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基层在组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域迫切需求的、高频行使的行政管理职权,推进新一批共400多项区(县)级行政职权下放至镇(街),赋予镇(街)更多的发展主动权,进一步推动基层政务服务提速增效。对企业诉求“接诉即办”,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并行服务、联合办理。

四是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汕头市政务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汕头营商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两减一即”,探索政务服务“秒批”改革和“一件事”主题服务。

五是畅通政企沟通联系渠道。坚持实施政企“直通车”制度,完善市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制度,及时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帮助解决困难问题,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开正门,堵后门”。

六是夯实交通硬基础。大力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广澳港区三期工程前期工作,全面铺开建设汕汕铁路,确保粤东城际铁路、广澳港疏港铁路、南澳联络线于今年四季度动工建设,加快形成汕头与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汕潮揭“半小时生活圈”。

●●聚力实体经济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南方日报:近期,汕头提出加快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如何立足新发展阶段,更大力度推动汕头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

曾风保:接下来,汕头将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

一是加快规划建设汕头临港大型工业园。牢牢把握省市共建大型产业园的重大机遇,加快规划建设汕头临港大型工业园,重点打造约76平方公里的六合核心区,大力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电子信息为主导,以智能产业为特色的“3+1”现代产业体系。

二是加快发展海上风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市海域属海上一类风电场,发展海上风电产业优势得天独厚,将结合碳达峰、碳中和方案制定,加快发展海上风电,争取粤东国家级海上风电产业基地落地汕头。

三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整合各项资金,发挥政策和资金撬动作用,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同时,充分运用华为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5G等新基建,以科技赋能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四是加快盘活低效产业用地。对低效利用的产业用地进行集中清理、全面认定和专项处置,引导企业积极开展低效产业用地再利用,激活和释放产业新动能新空间。特别是要学习佛山、东莞等地“工改工”的经验做法,坚持连片改造,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化产业园。

【记者】 廖奕文 辛均庆 

【通讯员】 郭烨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