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汕头新闻 > 正文

“双减”之下收获多!汕头濠江学生课后托管服务参与率超七成


2021年秋季学期,汕头全面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随着寒假来临,这项改革迎来了年终检验。据濠江区教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区全面落实“双减”工作,实现校内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自愿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学生24709人,参与率73.89%,教师参与1844人,参与率81.67%。

近日,记者实地走访濠江区多所学校,与校长、老师、学生面对面交流,交流总结课后托管服务的“濠江模式”。采访中,有这么三组镜头,令人印象深刻。

镜头一:

“学生们脸上的笑容更多了”

数天前,赤港小学举行元旦音乐会,校长吴少青笑称,这是对这学期课后托管的一次检验。

“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准备的节目质量也很高。”她直言,这与该校在课后服务托管时间开展棋类益智游戏,篮球、跆拳道、形体律动,硬笔书法、美文诵读等多种文体活动不无关系。

吴校长坦言,受到空间限制,赤港小学目前课后托管服务的兴趣班课程均为大班课,但这也有助于老师们捕捉发现“好苗子”。“在下学期中,我们将根据上学期对学生们的观察,在课程推优上再加强,因材施教,突出培养。”

全面落实“双减”,家长是关键。早在开学前,赤港小学就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班级群、家委会等途径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增进家长对“减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疏导家长的疑虑和担心。“我们希望让家长们意识到,放松并非放任,课后托管减轻家长们的压力,回到家还是要花时间精力陪伴孩子。”吴校长说道。

诚然,“双减”背景下,对于学校老师的专业要求会更高,需要老师保持终身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状态。吴校长表示,课后托管服务对学校和老师们而言,都是一次探索。赤港小学借助广东省基础教育小学校本教研基地平台,大力开展师资队伍建设,联动省市级课题,从“教师专业发展”和“打造高效课堂”两个方面入手,加强对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力求达到“减负不减质”“提质增效”的效果。

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明显地发现:这学期学生们脸上的笑容更多了。

镜头二:

“家里没电脑,我很珍惜这节课”

濠江区南山小学菜园里,一群小学生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给菜苗松土、浇水,这是该校课后托管服务中的劳动实践课场景。

人群中,一名个高的小男生尤其瞩目,只见他熟练地拿着挖土工具,不时松松土,将挨得太近的菜苗分开。“这些菜不能挨太近,不然他们会营养不良。”周围的同学不时询问他,俨然他是一名“小专家”。

“你怎么那么熟练啊,是家里也有种菜吗?”记者询问道。“不是,就是在这里老师教的。”小男生名叫陈贵隆,他欣然告诉记者,通过劳动实践课,不仅能增长自然科学知识,还可以增强体质。

问及对课后托管服务的评价,六年级的陈贵隆有自己的看法。“我最喜欢电脑课,可以学习动画制作!”他扑闪着大眼睛,真诚地表达:“因为我家里没电脑,所以我很珍惜这节课!”他自豪地告诉记者,一学期下来,他已经学会完整制作一份PPT,还会制作“会动的动画”。

记者获悉,南山小学是濠江区最早制定课后托管服务方案的学校,为全区全面开展课后托管服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该校注重培养学生素质教育,为学生提供包含棋类、书法、灯谜、机器人、美文诵读、劳动实践等特色课程,老师们各展所长,孩子们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参与个性化拓展类托管项目。

临近学期结束,各个兴趣小组进行了成果展示活动,令校长郑永锋感受非常深刻。郑校长直言,濠江绝大多数属于涉农社区,教育资源不比市区,孩子们很难有机会上课外班,而且家长们务工早出晚归,对孩子们课后的看管存在真空。“在濠江,课后托管服务的作用要远比市区的学校更大。”郑校长说,课后托管服务得到绝大部分学生家长支持,全校392名学生,有345名学生参与课后托管服务。

镜头三:

“闲置的尤克里里,终于有机会弹奏”

陈紫妍是广澳学校六年级学生,她喜欢音乐,有一把闲置多年的尤克里里,但一直也没机会学习。新学期开始后,学校课后托管服务开设尤克里里课程,她立刻报名参加。

“闲置的尤克里里,终于有机会弹奏啦!”陈紫妍开心地告诉记者,自己现在学会了看五线谱,而且还学了三首歌。

广澳学校地处偏僻渔村,校长陈基斌告诉记者,在推动课后托管服务这项工作上,得到了全校师生们的支持,100%的教师和97%的学生参与课后托管服务。该校定制了“1+1+N”(课后作业辅导、体育活动、兴趣班活动)课后服务菜单,为学生们提供了多种课后特色课程。尤其作为“体育学校”,该校还开设有篮球、足球、乒乓球、田径、跳绳等体育活动。

每天课后,操场上涌动着学生们奔跑的身影。教授语文的林梁峰老师,还积极承担了篮球、足球等课程的指导工作。林老师告诉记者,“双减”背景下,学生们有了更多可以支配的时间,不至于完全被作业“淹没”。通过这一学期的探索,他明显地感觉到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从以前要‘推着走’,变成现在他们‘自己走’,是我最大的感受。”

【记者】余丹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1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