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汕头新闻 > 正文

冬日乡村旅游玩出新花样,上山下水农家乐样样有


“在汕头的乡村悠游,每个村都有不同的看点。”住在汕头市区的小雅这几年把汕头周边的乡村玩了个遍,本是出于无法远行只能将就周边游的心理在周末随便走走,却因为在社交软件上分享的“周边游”帖子反响不错,萌生了当旅游探店博主的念头,“自此一发而不可收”。

多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越来越深化,汕头各村落凭借自身的特色优势展现出强劲的文旅发展势头,吸引了不少游客观光。同时,出于“不能往远处走,就往深处行”的旅游心理,许多游客选择“下沉式旅游”,走进乡镇、村寨等,探索山林乡野间的趣味。因此,乡村旅游的热潮持续不退。

近日,汕头启动2023乡村旅游月,以“周末请上车·一起去‘甜’野”为主题,选择了具有文化旅游特色资源的代表性乡村,带领游客进行深度的乡村游体验。以此活动为契机,多种玩法的乡村特色游进入游客的视野,为汕头的初冬添上几抹亮丽色彩。

受访者供图

侨村成热门打卡地

濠江区东湖社区藏着一条“网红公路”。站在娘屿湾这条网红公路的正中央望去,路的尽头是海,海连接着天,远处矗立着海岛,偶尔有轮船驶过,俨然一帧极讲究的电影动画,诉说着东湖社区温情的侨村故事。

作为“广东省古村落”、汕头的十大“最美侨村”之一,东湖社区近年来利用侨资侨力,挖掘、整理、提升侨村人文景观,兴建学校、牌坊、环村路、文化广场等项目,修缮侨居侨宅,打造出一条供侨胞和游客观光的“侨村线路”。

沿着卓厝巷走至后池巷,村古巷道两旁随处可见古寨门、潮汕传统风格大宅第、古祠堂、古碑、古榕树等具有侨文化元素的侨村原始景观。

对于东湖社区参观的游客来说,由百年侨宅“德庐”月德楼升级而成的东湖侨博馆为必访之地。侨批、海员证、收音机、挂钟、煤油灯……东湖侨博馆里30余件年代久远的展物,将东湖人移居海外创业谋生的悠久历史图景徐徐展开。而对定居香港30多年、已年过五旬的东湖人阿杰来说,东湖的一草一木都与他有着深深的联系,让子孙“学好潮汕话,勿忘东湖村”是他最质朴的心愿。

东湖社区现有旅外乡亲约1.3万人,在香港的乡亲就有1万人左右。东湖社区党委委员林钊表示,旅外乡亲是东湖侨村的活招牌,“乡亲们秉持着为家乡作贡献的初心,群策群力,才能将东湖侨村这个品牌越做越好”。

拥有“岭南第一侨宅”陈慈黉故居的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也在做好“侨”资源保护开发的基础上,整合非遗项目、传统美食、民俗活动等元素,打造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品牌。

前美村注重农文旅融合,将1300亩农田进行统一规划流转,打造现代化农业生态园示范园区,并与陈慈黉故居、永宁寨、文园小筑等特色古建筑串联起来,形成“潮侨”特色旅游线路。

周末,前美村和美花海生态园成了亲子游胜地。空旷的草坪上搭满露营帐篷,家长在凉亭茶座里话夕阳,孩子在草坪、沙地、游乐设施里玩得不亦乐乎。今年以来,隆都镇“红侨”特色乡村振兴示范带火热出圈,接待游客超75万人次。和美花海生态园项目自今年落地运营以来,节假日日均客流量达1.5万人次,为村集体增收60万元,吸纳村民就业80人,成为古村落保育活化的生动样本。

老厝里的“新天地”

围炉煮茶、“泡汤”、炉端烧烤、打边炉、篝火晚会……当汕头的初冬来临,一场场温暖冬日的亲友聚餐和热闹的团建活动在远离城市喧嚣的潮汕老厝里接续上演,与寂静的白墙黛瓦形成鲜明对比。

走进龙湖区十一合艺术村,墙体上绘制有农耕文化、潮汕民俗等3D壁画的老宅以及巷道,便引得游客纷纷拍照合影。汇聚全国各大菜系的美味佳肴和当地特色菜、引进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娱乐消遣方式,十一合村的老厝蝶变网红艺术庭院,将“庭院经济”发挥到极致。

芳姨和老伴儿满叔开的餐厅藏在十一合村的巷子里,却以其自制的当地特色潮菜和古香古色的中式农家小院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在芳姨的庭院里,“四大件”二八式自行车、缝纫机,藤椅、木桌等老式家具用品置于各个角落,与中式木亭相映成趣,而院中的三角梅、石榴树等花草树木则是芳姨的杰作。“你要仔细看这院子,会发现每一件物品都有故事。”热情好客的芳姨说。

“我们自己采购新鲜食材,自己掌勺,为食客做最正宗的时令潮菜,海鲜、粿品、卤味等应有尽有。”芳姨说,他们没有固定的菜单,食客十分信任他们的手艺,都愿意尝个鲜。

“90后”阿静则在这里租了7座老厝,打造了15间带私汤池的民宿。阿静对潮汕的老宅有特别的情结,“我从小就住在市区,但每次回老家的老厝,感受到邻里之间相互串门的亲切、与兄弟姐妹在乡间玩耍的快乐,实在是太幸福了。”

抽起老厝的井水,通过热水系统加热,再加入姜和艾草等药包,住客就可以在自己的房间里泡温泉汤,这是阿静民宿里特别的项目。“冬季是旺季,除了‘泡汤’,我们还设置了农村特色土窑、篝火、烧烤等丰富游客旅游体验的项目。”

阿静表示,作为潮汕人,助力汕头乡村振兴她义不容辞。这些年,许多像阿静这样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不仅带动了村庄的经济,也为村民增加了收入。在民宿业里,村民可以做保洁和接待工作增收;在餐饮业里,乡厨也能靠自己的厨艺闯出一片天地。

多形式体验乡土风情

来自金平区鮀莲街道牛田洋片区的乡村创业者林东斌自留学归乡后,便投入水产养殖行业中,力推当地特色农产品。土质肥沃、水面宽阔、具备咸淡交接独特水域环境的牛田洋湿地,产出的青蟹个大、味甘、膏香,用来清蒸或生腌都是绝佳风味。

为打响牛田洋青蟹品牌,牛田洋片区青蟹销售采用“公司+示范基地+养殖农户”模式。从蟹农处收购青蟹后,统一包装加工销售,并依托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林东斌还开了一个海钓场,供采购、旅游的客人体验海钓的乐趣。

牛田洋独特的湿地生态成了众多摄影爱好者不容错过的风景。沿途接连成片的稻田、鱼塘、红树林,与候鸟、鱼虾蟹自成生态圈。许多游客驱车前往,在牛田洋品尝肥美青蟹、海钓、赏日落、拍海鸟,体验农家乐悠游。

如今,如何充分发挥乡村本地资源优势,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使一个村拥有一个以上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是每个乡村的重要课题。而如何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农业耕作、采摘、捕捞等环节,打造差异化的乡村旅游消费体验,亦是许多乡村致力思考的旅游模式。

潮南区陇田镇东华村的一个葡萄园盛产“音乐葡萄”,即听音乐长大的葡萄。在这“潮乡葡萄沟”里,游客采摘葡萄、制作葡萄酒,体验从采摘到制作的乐趣,将葡萄“玩个遍”。

东湖社区的菊花也是一绝,收成后的菊花用来泡酒、泡茶,具有色纯、味香的特点,有清肝明目、降火养生的功效。东湖菊花以“特”扬名、以“土”取胜,打造出独特的“菊”文化,以文化、旅游赋能产业发展。

潮阳区金灶镇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了春有香蕉、桑葚,夏有杨梅、火龙果,秋有柿饼、油甘,冬有橄榄、生柑的水果种植格局。金灶镇正抓紧建设金灶镇特色果品交易中心,通过打造以水果交易为主的现代综合农产品交易场所,将金灶的特色水果卖得更远,以农业带动旅游业。

从“卖产品”到“卖场景”再到“卖情怀”,乡村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既能满足大众旅游的需求,也顺应了乡村旅游拓展升级的趋势。应该说,发展乡村旅游不能简单地“开门迎客”,只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才有出圈的可能。

南方+见习记者 陈斐仪


加入南方+汕头文旅频道读者群,了解更多汕头的文旅体前沿资讯↓↓

受访者供图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濠江滨海风景区目前已关闭。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