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潮州新闻 > 正文

全国“五好家庭”罗如群家庭:传承良好家风 滋养乡风文明


退休后在村里办起免费书法培训班;培养儿子女儿从小具备家庭观念,凡事互帮互助;发动家人及村民办起村里的春节联欢晚会……在潮州市湘桥区锡美村,提起近日被授予第十二届全国“五好家庭”称号的罗如群一家,村民的印象大多是和睦、融洽、乐于助人。

潮州市湘桥区锡美村罗如群一家被授予第十二届全国五好家庭称号。受访者供图

潮州市湘桥区锡美村罗如群一家被授予第十二届全国五好家庭称号。受访者供图

多年来,罗如群一家不仅通过长辈的言传身教,一辈一辈地传承着乐于助人、行事向善的良好家风,还积极将良好家风融入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助力滋养乡风文明。锡美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罗洁霞不禁点赞道:“他们一家人不吵不闹,和睦融洽,家里每个人也各有专长,非常难得,值得我们学习。”

积德行善 

辈辈接力家风传承

罗如群一家的优良家风,离不开被村里人称为“义务调解员”的罗如群母亲钟御琴。在罗如群记忆中,母亲生前热心助人,亲朋好友、邻里乡亲中谁家起了矛盾与纠纷,母亲总是乐意上前帮忙调解。每当村里有经济困难的孩子金榜题名时,母亲常常解囊相助。经年累月,热心肠的母亲受到村里的广泛好评,也得到父老乡亲的尊重。

“她是一个平凡的家庭妇女,但是她对于我们的教育很严格,而且她的思想也很开放。”罗如群回想起自己多年前在镇里工作时,每当提出要外出参加学习,母亲总是给予支持:“很好!要出去学习别人的经验,才可以更好地工作。”

母亲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思想开放的精神,渐渐成为罗如群一家的“传家宝”,优良的家风也如同接力棒,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罗如群家中有四兄弟,平日里家人间总是互帮互助,共同应对难关。“大哥是村里第一位大学生,上世纪50年代毕业后离开家乡前往海南工作,他每月领取薪资后都会寄一些钱回家供我们三兄弟上学。”罗如群回忆道。

如今在罗如群家里,他也将“家人间互帮互助”的良好家风教予儿女们。他要求儿子罗文锐与女儿罗丹洁毕业参加工作后,每人每月要拿500元交给妻子。“无论家里买汽车还是买电视,人人都出一份力,培养他们从小有家庭的观念。”他说。

此外,罗如群还参照母亲的教育方式,悉心帮助孩子养成独立的精神和能力。儿子罗文锐至今记得父亲一直以来对自己的信任与支持,“读小学时父亲就让我参加夏令营锻炼,中学时让我自己去广州学习美术。大学毕业后我想要学习手拉壶,父亲也对我说,‘只要你想学,不用顾虑太多,用心去学。’”如今,得到父母支持的罗文锐一心追求潮州传统工艺手拉壶制作,所创作的作品已多次在全国展览中获奖。

女儿罗丹洁看到以前的朋友从卫校毕业时,萌生了成为医生的想法,便跟父亲说,“我想报考医学专业”。“好,认真学习,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医生。”父亲同样表达了支持。学医毕业后的罗丹洁,曾在一八八医院工作,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医务工作者,现常居于广州,虽离家300多公里,但她依旧谨记家风精神,平日里对遭遇困境的同事有求必应。

春风化雨 

家风滋养乡风文明

2016年,退休回到锡美村的罗如群没有停下忙碌的脚步,不久便在村里办起了书法培训班,利用每周六晚上为村里的小学生教授书法。

罗如群退休后回到锡美村办起免费书法培训班。受访者供图

罗如群退休后回到锡美村办起免费书法培训班。受访者供图

锡美村文明实践站成立后,罗如群将书法班移到实践站,前来上课的学生越来越多,“连邻村的小孩也过来学习”。

在罗如群的邀请下,此前在报社、教育局工作的罗宏斌等人也来到锡美村文明实践站开设读书与写作培训班,教学生们阅读和写作。与此同时,罗如群还在此开设了“村里的故事”系列讲堂,为孩子们讲述锡美村红色人物罗爱民的故事和锡美村的红色历史,嘱咐孩子们牢记光荣历程。

曾几何时,锡美村有举办村里春节联欢晚会的传统,但因多种原因渐渐中断。退休回乡的罗如群带头策划节目单,编排节目,号召村民再续传统。在罗如群的发动下,乡亲邻里踊跃参与,潮州剧、歌曲、舞蹈轮番上台,罗如群一家大小也积极参与,“教声乐的儿媳妇还将幼儿园的小孩带来表演”。

罗如群发动村民重新办起村里的春节联欢晚会。受访者供图

罗如群发动村民重新办起村里的春节联欢晚会。受访者供图

“现在经济水平提高了,村民生活好了,我就想着将村里精神文明建设也带动起来。表演的节目虽然一般,但重要的是大家开心、热闹。”罗如群笑称。

目前,因疫情影响,锡美村文明实践站的课程和春节联欢晚会均按下了“暂停键”。但罗如群对接下来的课程活动已有新的打算,“我们计划开展一项‘小手牵大手’的活动,让小孩参加课程,小孩的家长则参加村里的志愿队伍帮助开展活动,从而将乡村文明带动起来。”

常常协助举办村里文化活动的罗洁霞,对罗如群及其家人的言行很是敬佩。她向笔者点赞道:“他们一家人不吵不闹,和睦融洽,家里每个人也各有专长,非常难得,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罗如群本人还一直在整理村里的红色革命史,同时倡导修建村史馆,助力新农村建设。”

【见习记者】黄敏璇

【实习生】董志豪

【通讯员】陆霄烁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