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河源新闻 > 正文

新时代文明实践|河源和平:建成265个场所 开展800多场活动


一场夏雨过后,河源市和平县合水镇中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格外窗明几净,走进大门,能容纳百人的大讲堂映入眼帘,讲堂右边是中和村图书室,左边是农耕文化展览馆,讲堂墙上挂着中和村各类新时代活动剪影:主题教育宣讲、春节联欢晚会、篮球赛、书法比赛......丰富的文化生活,文明的乡风扑面而来。“中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自2018年建成以来,至今开展主题教育宣讲、科普、法律知识、就业、种植技能培训、农耕文化体验等各类活动共40余场,覆盖人次共计达5000以上。”中和村党支部书记黄新棠对记者说。

近年来,和平县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的战略工程,通过整合盘活各类资源,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合水镇中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就是其中的一个生动写照。

阳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培训班活动。受访者供图

阳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培训班活动。受访者供图

全县建成26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

据介绍,目前和平县建立了“县实践中心—镇实践所—村(社区)实践站”三级组织体系,并实施“一把手”工程,以“1+2+N”组织架构搭建起和平县多层次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1”即县一级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由县委书记担任中心主任;“2”即镇一级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一级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各镇委书记担任实践所所长,各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实践站站长;“N”即条件较好的中小学校、公立医院及县直部分单位等成立实践点,各学校、医院和县直部分单位党组织书记担任实践点主任,形成了上下联动、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

同时,实施试点联系制度,安排县委宣传部班子成员及副科级干部对县内59个镇、村结对挂钩,加强业务性指导。截至目前,和平县已挂牌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4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2个。

合水镇中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讲堂。黄敏立摄

三级平台开展800多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以县、镇、村(社区)三级为单元,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打通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工作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引导机制,实现更富活力、更有成效、更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和平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和平县以志愿者为主体,成立和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负责整合各部门志愿服务组织资源,制定全县志愿服务活动计划,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疫情发生以来,和平县共组织280余支志愿服务队和1.3万余名志愿者积极参与到各村、社区防疫工作中,开展值班值守,派发防疫宣传材料,帮助本村、本社区居民捎带生活用品等。

截至目前,全县共组建26个由各系统、部分县直学校和各公益组织组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17个乡镇、245个村分别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全县累计注册志愿者6904人,志愿服务项目27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90余场次。

同时,依托县、镇、村(社区)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平台,广泛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百姓宣讲、志愿者培训、全民阅读、防疫宣传、义务植树、城乡清洁等文明实践活动累计800多场,进一步丰富文明实践活动。阳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负责人黄晓蔚介绍,该所成立于2019年4月,目前已举办过2次宣讲活动,共200多人参与。此外,还广泛开展唱歌、送戏下乡、非遗演出、庆祝传统节日等活动。“实践所共有3支歌舞队,每队30人左右,每天准时来这里唱红歌,风雨无阻。”黄晓蔚说,队伍里有两名退休音乐老师,她们主动担起教授队员唱红歌的工作。

合水镇中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图书室。黄敏立摄

百户村民主动捐地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建设不仅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更提升了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进而激发群众主动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和平县合水镇中和村近年建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古村客厅、农耕文化馆等成为村里群众议事、民俗展示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文明新风尚的重要场所,促进中和村形成淳朴、实干的乡风民风。

“每天晚饭后,我都会跟老伴一起,去家门口的亲水步道上散步,与村民一起在河边的小亭里聊聊家常。”今年75岁的中和村村民王门均对记者说。他提到的亲水步道,正是中和村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

过去,中和村眼坑河边杂草丛生,河道淤塞,“脏乱差”问题突出,雨季时还会发生内涝,居住在两岸的村民深受其扰。得知村里要建设美丽乡村,围绕眼坑河修建“一河两岸”工程后,王门均二话不说,就将河边自家60平方米的菜地捐赠给政府,支持“一河两岸”工程建设。“捐赠60平方米的菜地,能换来‘一河两岸’的亲水步道和干净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我觉得是村民赚了。”王门均说。

不仅是王门均,中和村的退休老党员王新荣在捐赠自家土地的同时,还带头做村民思想工作,发动村民支持家乡建设。在他们的带动下,中和村100多户村民纷纷自愿捐出自家土地,无偿交给村里使用,支持眼坑河两岸景观提升工程,如今,一河两岸干净整洁,河水清澈,空气清新,村民的生活休闲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乡风民风、村民观念的转变,得益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的主题教育宣讲等各类活动,带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黄新棠说,以往村民的休闲活动是搓麻将,对家乡的建设也不够热心,自从实践站建立以来,村民的业余生活得到极大丰富,听宣讲课、读书、跳广场舞、自发组织春节文艺晚会......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村民逐渐改掉了打麻将的风气,提升了村民的精神文明生活,也激发村民主动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

如今,广场舞、篮球赛、文艺演出等活动已成为中和村村民生活的一部分。“村里不仅有篮球赛,还有一支由妇女组建的50人广场舞队,代表过中和村到市里参加表演。”黄新棠说。

【全媒体记者】黄敏立

【实习生】钟俊文

【通讯员】钟昱 徐武敏 朱吉惺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