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韶关新闻 > 正文

丹霞机场、高新区、生态保护……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韶关机遇


1月20日上午9点,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大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代省长王伟中作省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政府工作报告”)。

记者梳理发现,报告内容多处提及韶关,涉及丹霞机场、韶关高新区、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

建设一座机场,腾飞一座城市

在省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工作回顾”部分当中,提出“韶关丹霞机场顺利建成,极大提升粤西粤北地区便捷通达全国的能力。”

11月27日上午11时25分,南航CZ8902航班顺利起飞,标志着韶关丹霞机场正式通航,也意味着韶关人民翘首以盼32年的“机场梦”成为现实。

位于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镇的韶关丹霞机场,被定位为“旅游目的地支线机场”。作为韶关成为大湾区辐射带动内地发展枢纽节点的有力交通支撑,它是韶关市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一环,将进一步完善韶关“八高四铁二航”立体交通网络,成为发挥韶关区域优势作用的又一“倍增器”。

截至2022年1月16日,韶关丹霞机场旅客吞吐量为14317人次,起降架次230次。

韶关丹霞机场建设有1.33万平方米的航站楼,8个机位的站坪,1座塔台和900平方米的航管楼。韶关丹霞机场设计目标年为2025年,按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000吨设计,飞行区等级为4C,可满足空客321、波音737—800等机型起降。

按照韶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韶关市两会的部署,接下来,韶关将以此为契机,压实属地责任,以一流标准、一流效率、一流服务强化机场各项保障,并积极谋划发展空港经济,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以机场带动航空人流、物流、旅游等发展,为韶关实现跨越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一个国家级高新区,一方创新创业热土

在省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工作安排”中,提出“推动韶关、阳江等地创建国家级高新区。”

作为引领韶关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区,韶关高新区近年来着力引进高端创新资源,加强科技创新主体培育,构筑科技创新平台,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努力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成为一方创新创业的热土。

正威韶关新材料科技示范城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228亿元,是韶关有史以来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广东新蓝天纺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成投产,预计项目年产值达3亿元人民币;韶关市大数据产业合作高峰论坛暨华韶数据谷开园活动成功举办,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35亿元,可带动就业3000人……去年以来,韶关高新区吸引了一大批大企业、大项目落地。

目前,韶关高新区已拥有获得科技部认定的韶关专用工程机械及零部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拥有国家级孵化器1家、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3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此外,还建成中广测金属材料实验室、液压件计量检测、生物医药质量检测等检测服务平台。

为了让韶关高新区实现更好的发展,2021年,中共韶关市委、韶关市人民政府印发了《韶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根据《规划》,到2025年,韶关高新区“一区十园”空间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4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0%以上。

强化红色资源保护,推进活化利用

在省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工作安排”中,提出“建设一批省级以上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强古籍文献、非遗项目、华侨文化资源、南粤古驿道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传统工艺、传统节日振兴。强化红色资源保护,推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中央红色交通线广东段等活化利用,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东段)。”

南粤古驿道

2021年韶关市南粤古驿道再增曲江、仁化2条示范段。曲江示范段属于北江—珠江口古驿道文化线路(北江段),主线是沿北江由北至南经曲江区往清远、广州方向,路线支线则西接陆路主线,往东南经马坝镇、小坑镇、沙溪镇等地区通往清远、河源地区。

仁化示范段属于粤北秦汉古驿道线路,是秦汉时期开辟的岭南与中原沟通的重要通道,也是广东省最早的古驿道之一,以“古村、古道、古关、古洞、古陂”为主要特色,突出反映军事文化、邮驿文化、民系迁徙文化、宦游文化、瑶族文化的秦汉南拓之路。

按照韶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韶关市两会的部署,当前,韶关市新增线路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工作,将主要围绕古驿道本体和连接线修复、相关遗存修缮、标识设施安装、服务设施配套等方面开展,后续巩固提升工作将以古驿道沿线文化设施提升、主题文化挖掘研究、生态复原与提升、节点及服务设施提升、遗存修复和线路延伸等方面开展。

韶关将通过串联和挖掘散落在古驿道沿线的文化、旅游、历史遗存等资源,以道兴村,使古驿道成为“发展之道”“乡村振兴之道”。

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

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是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以来,在省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部署推动下,依托南粤古驿道活化的深入,多处遗址被重新保护修缮,连缀成韶关乐昌市坪石镇(简称坪石基地)、浈江区黎市镇大村村(简称大村基地)、清远连州市东陂镇西塘村(简称东陂基地)及梅州、云浮等四市五地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

眼下,韶关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的“韶关研学”品牌已然初现,韶关正按照省委、省政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战略部署,扎实推进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进一步挖掘华南教育历史内涵,推动华南教育历史的活化利用。在努力建设全省研学实践目的地城市的征程中,韶关正进一步推动“游+研+学”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继续探索文化遗产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模式,努力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的“韶关模式”,在全面对接融入“双区”建设中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东段)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推进实施的三项重大文化工程之一。韶关市把建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作为弘扬长征精神、开展红色教育、打造红色高地的重要历史机遇,作为助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

立足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韶关围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东段)规划建设,按照“全面修缮保护、加强活化利用、做强教育功能、弘扬革命精神”的整体思路,全力打造“红色韶关”文化品牌。

目前,韶关正在依托广东南岭干部学院,把红色资源串珠成链,打响红色教育品牌,在建设广东“万里红道”中体现韶关担当,为广东开创红色教育培训新局面。同时,大力推进红色文化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做好红色旅游规划,积极引进红色旅游开发项目,加强与周边赣州、郴州红色主题线路对接,加快形成“红三角”地区红色旅游合作圈、精品线,打造全省“红色旅游目的地”。

积极创建南岭国家公园

在省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工作安排”中,提出“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高质量推进万里碧道建设,深入实施绿美广东大行动,加强天然林全面保护和系统恢复,积极创建南岭国家公园和广州国家植物园,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

南岭在韶关区域内面积广阔。南岭国家公园(韶关)划定区域总面积拟定为1176.36平方公里,涉及乐昌市、曲江区、仁化县、乳源瑶族自治县、武江区、浈江区6个县(市、区),15个乡镇,整合自然保护地16个。

此前印发实施的《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南岭国家公园建设,到2025年基本构建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机制。2021年,南岭国家公园创建取得重大突破,广东进一步修改完善南岭国家公园设立申报材料,优化范围边界,整合现有14处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局正式批复同意广东省《南岭国家公园创建方案》。

接下来,广东将围绕国家公园创建,加强生物多样性体系建设。统筹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加快创建南岭国家公园,持续推进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城市绿地等保护空间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支持和参与广东南岭国家公园建设在韶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和韶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有重点提及和部署,接下来,韶关将继续大力推进广东南岭国家公园建设。主动融入全国国家公园总体布局,以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为基础,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保护和适度旅游开发为基本策略,以规划建设广东南岭国家公园为牵引,构建统一的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管理体制,确保生态空间面积不减少、生态功能不降低、生态服务保障能力逐渐提高。

推动老区苏区和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在省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工作安排”中,提出“推动老区苏区和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推动连南、连山、乳源等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扶持特色产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

老区:近年来,韶关南雄奋力争当全省苏区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积极抢抓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南雄以战略眼光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充分发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革命老区苏区等政策平台和市前期办等专职机构作用,抢抓国家、省加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政策窗口期和补短板的机遇期,对照国家、省、韶关市“十四五”规划,对标“两新一重”支持领域,系统谋划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农田水利、民生保障、文化旅游、环境卫生等体现北部生态发展区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的好项目,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计划盘子。同时,加强与粤赣闽老区苏区和周边县(市)的对接交流,探索跨省跨区域合作新路径。

民族地区:过去的五年,乳源加快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迈出了走在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县前列的坚实步伐,成绩来之不易。

接下来,乳源将以“十个一”工程为重要抓手,实施“一廊一园”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以健康产业为主体的生态产业体系,打造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乳源样板”,建成经济强县、生态强县、文化强县、科教强县、体育强县、健康乳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打造珠三角产业拓展首选地和先进生产力延伸区

在省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工作安排”中,提出“加快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步伐,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支持各市壮大县域、镇域经济,因地制宜发展水经济、清洁能源、绿色矿业等,积极发展农产品种养和深加工、乡村旅游经济,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深化新一轮省内对口帮扶,引导珠三角产业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梯度转移,推动各功能区深化产业统筹、项目对接。粤东粤西粤北各市要下大决心优化营商环境,大抓招商引资,增强产业承接能力,打造珠三角产业拓展首选地和先进生产力延伸区。”

过去五年,韶关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韶关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韶关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迈上1500亿元台阶。

过往皆为序章,站上新台阶后,如何可持续发展更值得深思。面对碳达峰碳中和政治任务,面对北部生态发展区功能定位,面对韶关“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格局,韶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走老路没有出路、走新路才是通途。这条新路,就是高质量发展道路。”

下一个五年如何做?韶关提出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在筑牢生态屏障的同时,韶关将探索打通资源资产价值转化通道。全力以赴推进资源资产价值化,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韶关要加快建立健全土地、矿产、林地、水、岸线、文化旅游等资源资产调查监测、价值评价、经营开发、价值实现机制,推动国有企业参与资源资产价值化,有力整合“小散乱”资源,加快盘活重点领域资源资产。力争到2026年,初步建立比较科学的资源资产价值核算体系、多元化价值实现机制,重点领域资源资产价值化成果显著,资源资产价值实现的市场化交易和产业化经营保持活跃。

【全媒体记者】叶志强 范永敬

【策划统筹】潘俊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