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惠州新闻 > 正文

惠阳区委书记翟伟锋:融入都市圈,打造“深圳先进产业外溢首选地”


“对我们惠阳来说,临深是最大优势,融深是最大机遇。主动参与‘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发展,既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也是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9月27日上午,在惠州市惠阳区第六次党代会上,惠阳区委书记翟伟锋在代表五届区委向大会作题为《加快融入深圳都市圈发展 奋力谱写“智造高地·活力惠阳”新篇章》的报告时说。

翟伟锋表示,立足全市,惠州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出台《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 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行动方案(2021-2023年)》,充分表明全力支持、主动参与“双区”建设的坚定决心,为惠阳积极主动融入深圳都市圈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进入新发展阶段,立足发展新方位,惠阳要紧紧抓住当前一系列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产业、交通、资源等综合优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主动支持构建服务新发展格局中深化对标学习、合作对接、协调联动,加快融入深圳都市圈发展,奋力谱写“智造高地·活力惠阳”新篇章。

阅读更多>>>

惠阳“融深”,大步挺进!

关键词:四大优势

惠阳是惠州融深“桥头堡”深圳东进“第一站”

五年来,惠阳引进了一大批高成长科技型企业,成为大湾区投资创业的热土。同时,交通建设全面升级提速,“丰”字道路交通、广汕高铁、深汕高铁、深惠城际等重大交通项目惠阳段规划建设逐条落位,深莞惠红色干线、深汕西高速改扩建等连深通道火热推进。

“审视自身,经过多年打基础、谋发展,惠阳发展的比较优势逐步凸显。”翟伟锋在此次党代会报告中细数惠阳融深的四大优势。

翟伟锋作报告。

翟伟锋介绍,从交通区位来看,惠阳地处大湾区东部,紧邻深圳东莞,既是惠州融深的“桥头堡”,又是深圳东进的“第一站”,坐拥惠州机场、惠州南站、高速路网综合交通体系,随着深汕高铁、广汕铁路、深惠城际等轨道交通和惠州“丰”字交通路网的加快建设,惠阳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

从发展空间来看,惠阳全域面积 917.18平方公里,当前土地开发强度只有18.6%,约等于深圳、东莞的三分之一,国土空间开发仍具有较大潜力,可为高端产业和创新要素落地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保障。

从产业基础来看,近年来惠阳坚持产业优先发展思路,高标准规划建设六大产业平台,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智能移动终端、智能家居两大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智能制造产业基础优势。

从发展成本来看,相比周边发达地区,惠阳土地、住房、消费等综合成本有比较优势,且生态环境优越,有利于吸引优质项目、优秀人才集聚发展。

关键词:7个体系

打造“深圳先进产业外溢首选地”

如何加快融入深圳都市圈发展,奋力谱写“智造高地·活力惠阳”新篇章?翟伟锋在报告中提出着力构建深惠协同发展体系、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现代高端产业体系、新型城乡建设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综合治理体系7个体系。

“强化规划对接引领,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深惠协同发展体系。”翟伟锋提出,科学找准惠阳在深圳都市圈的发展定位,明确惠阳的城市功能、产业方向、区域定位,牢牢把握深惠同城、融合发展这一大趋势,按照功能错位互补、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社会共建共治、公共服务共享的规划理念,全面加强与深圳各区特别是相邻的龙岗、坪山在国土空间、产业布局、交通路网、市政设施、环境保护、民生事业等领域的规划对接。

报告还要求精准对接深圳发展所需,充分发挥惠阳临深区位交通优势、土地空间优势、生态环境优势,统筹推进惠阳国土空间、产业发展、园区布局、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规划融合,加快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协同发展战略平台。

翟伟锋提出,围绕“智造高地·活力惠阳”定位,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高端产业体系。立足深惠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抓住深圳国土空间局限、优质产业外溢、向外拓展空间的重要机遇,推动深圳产业项目、科创成果与惠阳产业平台、要素资源无缝对接,积极探索“深圳总部+惠阳智造”“深圳研发+惠阳转化”“深圳孵化+惠阳成长”等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着力打造“深圳先进产业外溢首选地”。

关键词:比学赶超

以坪山为窗口全面对标学习深圳

“办好惠阳的事,实现跨越发展,最根本的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建强各级党组织,提升队伍战斗力,焕发创业新激情,凝聚发展大合力,构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格局,为加快融入深圳都市圈、打造‘智造高地·活力惠阳’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队伍保障、作风保障。”翟伟锋在报告中说。

他提出,扎实推进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确保上级决策部署高效落地落实、全面执行到位。围绕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把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的要求贯穿于机关党建全过程,努力打造运转高效、服务优质、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实施“强镇带村、强村带组”工程,加强村组干部队伍建设及其权力运行监督,形成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良好格局。健全完善、用好用活党建联席会议、党群服务中心、“双评双优”机制等党建阵地和制度机制,不断提高各领域各行业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打通中心工作落地落实的最后一道关口。

“深入开展比学赶超各项工作,锻造高素质、敢担当、善作为的新时代‘铁军’。”翟伟锋提出,坚持以坪山为窗口全面对标学习深圳,深入实施比学赶超“十大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抓机遇的意识、抓发展的质量、抓工作的标准和抓落实的效率,用特区精神、政治历练和实践考验锻造一支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新时代“铁军”。

【记者】周欢 蓝单

【摄影】王昌辉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