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惠州新闻 > 正文

惠城建立高层次人才编制“周转池”,破解人才引进瓶颈


为贯彻市委“提效抓队伍”和惠城区委“抓队伍、抓组织、提效率”要求,助力产城人融合发展,惠城区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日前出台《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周转池”制度暂行办法》,明确在区级编制存量中单列120个机动事业编制,作为区直满编、超编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蓄水池”。

据介绍,使用“蓄水池”编制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占用“蓄水池”编制,纳入机构编制“实名制”集中统一管理的动态调整机制。当用人单位编制出现空缺后,使用机动编制的人员直接占用用人单位编制,不再占用机动编制,“蓄水池”始终保持“一池活水”。

设立编制“专户”破解人才引进瓶颈

惠城区委编办主任刘卫表示,近年来,惠城区认真贯彻落实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要求,在从严控编减编的基础上不断盘活全区机构编制资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但由于编制管理一般采取固定编制模式,一直以来机构设置分散、编制分布不均、编制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建立“周转池”制度,就是按照“全区统筹、按需审批,重点保障、专编专用,动态管理、人走编收”的思路,探索和完善“固定编制+周转编制”的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管理模式,以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把一些职能小弱散的“僵尸单位”和整合后的空余编制充分盘活起来,解决超编、满编单位难以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等突出问题,使编制“用在刀刃上”,促进产城人融合高质量发展。

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打破编制部门化终身化

据了解,原来固定编制的管理模式,容易导致一些部门将编制资源视为私有资源,同时也导致“无编可用”与“有编不用”情况并存。建立编制“周转池”制度,将分散于各部门的空编资源收回集中使用,能有效打破“编制部门所有”和“一经核定、终身使用”的观念,通过总量控制、动态调整,以机构编制大数据平台为支撑,掌握一定量的待分配周转编制,有利于引进高层次人才,也有利于有效解决“空编不用”和“无编可用”的问题。

刘卫介绍,建立编制“周转池”制度,可在不超编制总量的前提下,实现编制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最优化。专项编制“周转池”的资源,重点用于保障区委“3+2”系统工程、引进紧缺专业的高层次人才,有利于编制资源流向重点行业或职责任务较为繁重的单位,有利于推进人才队伍的专业化、精英化。

“‘周转池’建立后,其规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定期进行动态调整。”刘卫说,按照暂行办法,将实施“计划使用、年度申报”机制,事业单位于每年年底上报用编计划,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机构编制部门,机构编制部门每年测算确定“周转池”编制规模,拟定年度用编控制计划。此外,当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周转池”中编制资源富余较多或严重不足时,可根据当前“周转池”编制资源使用情况适时进行动态调整。

强化使用管理畅通用才“绿色通道”

记者发现,为使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充分发挥使用效益,避免空耗、挪用或降低标准使用,此次出台的暂行办法对其适用范围、使用原则、管理方式进行了统一明确。比如,用人单位需要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必须是符合惠城区制定的紧缺专业人才目录规定的硕博士人员,以及经区委编委会议或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研究确定的其他紧缺岗位硕博士人员。遵循“专编专用、动态管理、循环使用”原则,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使用计划每年集中申报一次,当年有效;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确需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可申请使用专项编制,单位减员后空余编制优先冲抵,专项编制予以收回。

暂行办法还对“周转池”专项编制的申请条件、程序进行了明确,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由其主管部门申请,区委编办按程序进行办理,经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审定同意后,由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人社局按程序公开招录。

如何坚持服务优先、高效用才?刘卫介绍,区委编办接下来将畅通用才“绿色通道”,靠前服务高层次人才入编工作,主动对接用人单位和人才,对符合程序招录的高层次人才给予优先入编,有效减少审核流程、缩短入编时间,帮助高层次人才尽快落户。组织人事部门充分服务所引进人才的专业诉求,每年底对高层次人才使用情况实施专项考核,结合用人单位的主要职责,核对招聘岗位与高层次人才专业对口情况,根据核对意见科学调整分配建议,进行“二次择岗”,确保所引进人才能够在心仪的岗位充分发挥所学特长,实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

【来源】惠州日报

【记者】彭红霞 

【通讯员】黄小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