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东莞新闻 > 正文

南方观察|发展新质生产力,东莞为何有底气?


2024年,东莞将重点发展什么?

“新质生产力”这一关键词在多场会议和多份文件中被提及。如: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广东高质量发展大会发出动员令,促进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年初发布的东莞市政府“一号文”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两大主题,通过“一业一策”政策支持,将传统产业做优、新兴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做强。

作为制造业强市,东莞2023年R&D投入提升至4.1%,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万家,并拥有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一批优势科技创新平台,以及电子信息产业的万亿级集群。这些禀赋注定东莞在促进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课题上担使命、挑大梁。

4月10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东莞分社、东莞市工商联(总商会)、南城街道办事处联合主办,华润置地(东莞)有限公司承办的“湾区向新 质造东莞”吴晓波湾区行即将举办。届时,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将走读东莞,畅谈东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术”与“道”。

重引领:发挥科技创新引擎作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科学装置正是锻造新质生产力的“国之重器”。在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一座依山而建、造型独特的建筑群格外吸睛,山坡上,“中国散裂中子源”七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散裂中子源被誉为微观世界的“超级显微镜”,中国是全世界第四个拥有该科学装置的国家。近期,由于二期工程核心设备国产率接近100%和BNCT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散裂中子源又一次吸引了科学界和产业界的注意力。

二期工程核心设备国产率接近100%意味着国内P波段大功率速调管打破进口依赖局面,而二期工程完工后,中国散裂中子源的研究能力将基本覆盖所有中子散射,研究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有着“第五疗法”之称的硼中子俘获治疗装置(BNCT),是中国散裂中子源在医疗领域产生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它将透视微观世界的能力与生物医药技术结合,实现精准摧毁癌细胞的治疗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东莞计划开展BNCT人体临床试验,或为中国肿瘤临床治疗带来重要技术革新。

在距离中国散裂中子源2.5公里处,是东莞将大科学装置的科研能力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场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从成立之初便一直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径,在科研体制机制创新中先行先试、在构建新兴产业集群的内核上打造长板。六年来,这里科技造富、成果转化的故事层出不穷。

“材料实验室给了我一次真正的创业机会!”从新材料龙头企业辞职加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黄潇说。作为科研人员,黄潇深知创业之不易,但在东莞这一年里,他看到了明晰的孵化路径和有获得感的激励机制,这让他坚信:东莞,来对了!

据悉,自成立以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累计孵化成立产业化公司35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2家、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是东莞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摇篮。

一桩桩案例表明,东莞科创正加速蝶变——从更多依赖应用型研究,向更多依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转变。这一转变必将夯实新质生产力的基石,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谋产业:绘制产业发展“新蓝图”

3月28日,小米汽车首款新车SU7上市,掀起互联网讨论热潮。在东莞市大广汽车城的展厅中,队伍大排长龙,人员络绎不绝,呈现出“一车难求”的火热景象。

随着小米汽车火热上市,一同浮出水面的还有小米汽车供应商。据不完全统计,至少三家莞企在小米汽车供应链生态体系中,覆盖智能座舱、车载镜头、防护功能组件等领域。

当前,东莞能造已成为行业共识。从“三来一补”起家,东莞制造由早年的食品、鞋帽、服饰、电子等加工组装业,逐渐发展成为覆盖工业方方面面的“多面手”。如今的东莞,既能造锅碗瓢盆,也能造飞机火箭。这些变化的背后,离不开东莞和莞企积极谋求产业迭代升级的努力。

东莞的第一步棋,是盘活传统产业,使之焕发新动能。

今年2月,在东莞市台铃车业有限公司(下称“台铃”)的生产基地内,一座7000平方米的高端数字化工厂揭牌面世。投产后,这里将每年产出8万台两轮电动车。

得益于数字化转型,像台铃这样的传统企业焕然一新,找到“第二增长曲线”。从服装纺织,到鞋帽服饰,再到食品加工,数字化转型对东莞传统优势产业的渗透率越来越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年初,东莞1.3万家规上工业企业中,约有一半已完成数字化转型。

东莞的第二步棋,是壮大新兴产业,培育产业立新柱。

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在莞加速落地,全市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喜讯连连。在水乡新能源产业基地,赣锋锂电储能总部项目现场热气腾腾,项目建成后,年产值预计达110亿元;在东莞新材料产业基地,总投资额80亿元的广东天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总部、生产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即将完工,预计5月份试产。

东莞的第三步棋,是激活城市空间活力,全面提升城市能级。

作为城镇化率超90%的超大城市,东莞对优质、低成本空间的渴求与日俱增。洞见城市发展大势,华润置地重仓东莞。华润置地将深度城市化的“南山模式”,在东莞中心城区、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海湾新区等“一主两副”都市核心区落地、优化、提升,推动区域资源协同,助力湾区活力引擎建设。商业方面,“万象系”商圈拔地而起;区域统筹方面,城市更新项目日新月异;人居方面,品质居住项目遍地开花。

一系列指标表明东莞产业欣欣向荣,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不竭动力源泉。2023年,东莞新增市场主体31万户,总量连续12年居全省地级市第一;A股上市企业增至5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至170家,均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强支撑:人才进莞培育发展新动能

“我们诚挚邀请全世界人才到粤港澳大湾区来,一起施展才华抱负、创造美好未来!”在2024年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汪卫华向全球人才发出邀约。

近年来,东莞吹响“是人才,进莞来”的引才号角。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在2023东莞高层次人才活动周上郑重承诺:“今天的东莞比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比任何时候都更能成就人才。”可见,东莞与人才双向奔赴的故事,孕育着新质生产力的“新芽”。

东莞有引才的诚心。东莞主动走出去,足迹遍布香港、长沙、北京、武汉等地,同时积极“引进来”,举办一系列人才活动招揽人才,使之宾至如归。

东莞有育才的恒心。发挥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的引力作用,东莞对科创人才辅以完善的生活配套和丰厚的落户奖励。对于技能人才,东莞实行多样化培育机制,6年培训产业工人超200万人次。

东莞有留才的贴心。无论是住房、医疗、金融、人才服务,东莞都出台相关政策给予人才关怀。营造“五步见绿、百步遇园”的生态体系,借助华润置地等城市开发运营龙头企业的力量,高规格打造涵盖优质教育、国际办公、生活配套、休闲绿地的新型中央商务区,焕新新中心城区面貌,持续提升城市品质,营造宜业宜居的生活环境。

作为东莞CBD的重要参与方,在政府部门的统筹下,华润置地统筹片区规划建设,重点谋划的高端商业综合体——华润置地中心,打造总建面超100 万平方米的都芯综合体,涵盖高约250米顶奢大平层、约450米东莞第一高楼、总部独栋写字楼、开放式重奢商业等多元业态,打造东莞国际化生活的新高地,激发东莞CBD新活力。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源头在科技创新,落脚在产业发展,关键因素在创新人才。面向未来,东莞正抢抓新一代科技和产业机遇,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在高水平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展现新作为。

【文字】南方+记者 唐卓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