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珠海新闻 > 正文

机动车保有量破百万,珠海之“堵”何解?


2014年到2024年,短短十年间,珠海机动车保有量与城市能力量级提升亦步亦趋,从不到40万逐年上扬,至今年正式宣告突破“百万”大关。

在百度地图推出的“2023年度百城通勤高峰交通拥堵榜”,珠海位列第39位,比上一年上升4位。

拥堵必然导致通勤成本的上浮。在“2023年度百城通勤成本榜”中,珠海排在全国第16位,在省内仅次于深圳、广州。

在“2023年度百城通勤成本榜”中,珠海排在全国第16位。钱文攀 摄

在“2023年度百城通勤成本榜”中,珠海排在全国第16位。钱文攀 摄

前不久,省委常委会到珠海调研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珠海工作时明确要求,要以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和产业经贸大平台为牵引打造与核心城市相匹配的门户枢纽,以优化空间形态、强化功能、提升品位为重点建设更高水平现代化城市。

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的进程中,机动车保有量既非最多,人口总量不到300万的珠海,如何破解未“大”先“堵”难题,既承载全民期待,也是强化城市功能品质的应有之义。

“趴在红线里的网约车”

4月24日下午17时47分,网约车粤C- DF300X趴在珠海市香洲区凯发花园西北侧的建业一路,在它的前后是连绵了数日的絮雨,和如约而至的车龙。

在迈向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关键期,以“小而美”著称于世的珠海,更早地体验了大城市的成长烦恼——珠海堵车了。

在前方50米处,从非机动车道上挤过来的一辆电动自行车准备插入车龙,横穿马路向对面驶入,有着丰富经验的粤C-DF300X网约车司机对这样的场景早已习以为常。“这是拥堵的常态。”网约车司机林飞宇说。

城区拥堵并非突然降临。4月24日这天,下午16时开始,百度实时地图上,珠海市香洲区下方已经开始泛红。那里是珠海交通枢纽城轨站,半个小时内,红色线条向上蔓延,整个香洲区由外至内、由主干道至支路,出现一段段红色线条——珠海晚高峰来了。

进入4月,春雨开始淅淅沥沥地下起来,敲击着路面、车身和路上的行人,雨线在轻盈起舞,跳个不停。

在下雨天,珠海的机动车驾驶者陷入了“集体焦虑”。坐在出租车里,司机魏小宝的心情像窗外的雨一样杂乱。他已经在城轨站附近挪动了半小时,每次踩下油门、刹车,只能前进几个车位,目的地近在眼前,又遥不可及。

“车太多,经常要堵到两公里外,简直是苦不堪言啊!”在魏小宝的出行感受中,珠海堵车最严重的地方就是城轨站和节假日的情侣路,相较之下,其它路段的堵车情况还算能接受。

这类“集体焦虑”总是常常出现,一场突如其来的骤雨、一次并不严重的剐蹭、一个疾行而来的外卖骑手,宽阔马路上的任何意外,都有可能引发长达数十米、数百米乃至公里级别的堵车长龙。

从侧面车窗看出去,网约车司机林飞宇不停地擦洗挡风玻璃,等待的时间里除了刷新路况,在微信群里分享堵车的相同状况外,便无事可做。

“珠海城轨站每天从早到晚最少都有300多辆网约车在那里接客,那边红灯长、绿灯短,经常要等4、5个红绿灯才能过去,有时候去接个人都要20分钟。”林飞宇叹了口气,“我们几乎是趴在红线里等待,车太多了!”

珠海晚高峰。钱文攀 摄

珠海晚高峰。钱文攀 摄

平均通勤时间34.48分钟

“人类聚居学”理论的开创者、希腊建筑规划学家道萨迪亚斯认为,影响城市规模得以不断扩展的唯一原因,是交通工具的发展。

如果把现代城市视为一个生物体,那么道路系统就是这个生物体的筋骨,飞驰的汽车则流动的血液,为城市的壮大发展输送动能。

短短十年间,珠海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从2014年末的39.1 万辆,增长至2024年3月底的103.62万辆。此外,通过道路监测情况估测,珠海还有约15万辆外地号牌车辆长期在市内行驶。

这与珠海的城市能级量级的提升保持同步,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产业立柱崛起,人口“用脚投票”,珠海步入从“小而美”“小而精”向“大而强”“大而优”转型跨越的加速期。

而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的势头不减,是珠海迈向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横截面”。

在粤港澳大湾区,机动车保有量破百万的城市比比皆是,但在每百人汽车拥有量指标上,珠海已经赶超广州、深圳等超大城市。

另一数据显示,珠海市小汽车日均出行次数为2.99次,即一台车每天几乎上路3次。

交通拥堵直接导致通勤成本的上升。在“2023年度百城通勤成本榜”中,珠海排在全国第16位,在省内仅次于深圳、广州。根据大数据测算,珠海市民每天花在上班通勤的时间是34.48分钟,平均通勤距离达8.02公里。

“朝九晚六,8公里的路程开1小时是常态”“珠海的路况会教训每一个喜欢踩点出门的人”“假期的珠海去哪儿都堵车”“现在满大街都是粤A粤B粤E粤T,我们粤C就不出来凑热闹了”……较高的通勤成本让许多市民心生疲惫与烦恼,纷纷涌上社交平台“叫苦”。

堵车时刻如此之多,以至每天早晚往返华发新城到吉大通勤的市民庞先生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赶在早高峰前出门,延误到晚高峰缓和后回家。

在日复一日中,庞先生渐渐强化了对拥堵的忍受能力。庞先生亲身感受到珠海城市拥堵的复杂性,中心城区就像一只磁铁吸盘,将金湾、斗门和邻近的中山坦州等纳入磁场范围。

但他始终不理解:“堵车,就没办法解决了吗?”

机动车保有量既非最多,城市人口总量也不到300万,为何反映在通勤成本上,珠海比千万人口级别城市东莞、佛山更高?

百城通勤高峰交通拥堵榜第39位

2022年,珠海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曾经在一份调研报告中指出,珠海全市陆地面积为1736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的用地面积约为180平方公里,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约78.1%的小汽车集中在中心城区,特别是集中在约63.9平方公里香洲、拱北、前山等核心繁华城区,集聚效应更明显,道路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珠海地形呈现东西“哑铃状”地貌特征,磨刀门水道将珠海分割为东西两块,使得跨区通道流量居高不下。随着近年来城市空间的拓展,跨区通勤交通随之进一步增长,东西跨区通勤人数由2016年的5.35万增长为2020年的10.68万,增长了将近100%。

实际上,近年来珠海洪鹤大桥、香海大桥、金海大桥等东西向交通要道陆续建成通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跨区通行的压力。

珠海洪鹤大桥、香海大桥、金海大桥等东西向交通要道陆续建成通车,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跨区通行的压力。 关铭荣 摄

珠海洪鹤大桥、香海大桥、金海大桥等东西向交通要道陆续建成通车,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跨区通行的压力。 关铭荣 摄

不过,作为承担东西向与南北向交通的主要廊道,人民路、九洲大道等多条内部关键走廊承担了多种功能,但道路各节点仍以平交为主,主要廊道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交通拥堵情况较明显。

珠海市交通运输局在回复南方+记者时表示,随着兴业路、人民路、九洲大道等快速化工程的开工或通车,中心城区市民跨区出行将更加快速便捷。

交通拥堵的另一部分原因,正是停车位的稀缺所致。以前山街道乐文路为例,两侧分别为岱山社区公园、珠海乐士文化区,是少年儿童和时尚青年的聚集地之一。对该热点区域而言,岱山社区公园内的一个停车场显然不太够用。即便是平日里,也总有大量车辆违停在路边,导致双向两车道变为“单车道”,让来往车辆苦不堪言。

珠海之“堵”何解?实际上,早在两年前,《珠海市中心城区交通综合治理三年(2022-2024年)行动方案》已经落地实施,自2022年以来,交通综合治理共完成措施116项,2024年计划开展措施超过100项。

珠海市交通运输局表示,经统计,2024年3月份中心城区早高峰平均车速为22.22km/h,晚高峰平均车速为19.11km/h。对比2020年至2024年同一时期情况,中心城区拥堵快速恶化的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

珠海市交通运输局提供数据。

珠海市交通运输局提供数据。

随着“港车北上”“澳车北上”和金湾、斗门、高新区等片区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区和其他片区之间的出行需求更加旺盛,珠海之“堵”正面临新趋势,给珠海“治堵”带来新挑战。

每天的通勤时间,万马奔腾在珠海的马路之上,驾驶者的直观“堵感”更加强烈。根据百度地图推出“2023年度中国城市交通报告”,珠海在“百城通勤高峰交通拥堵榜”位列排第39位,较上一年度前进4位。

当前,珠海正处于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推动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协同发展的关键期。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和产业经贸大平台为牵引打造与核心城市相匹配的门户枢纽,必须进一步优化空间形态、强化功能、提升品位,化解珠海之“堵”,更是其中应有之义。

【采写】南方+记者 王韶江

【制图】刘梓欣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